節目中心/何亞芳報導
倉頡是古代造字之神,漢文化的記載都因祂起頭,所以後人對祂非常的崇敬,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和祂有關,不知道神粉們有沒有聽過「敬聖亭」呢?據說,以前的人認為文字有股「神奇的力量」,所以寫過文字的紙張都要拿到「敬聖亭」燒掉,不能隨意丟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竹山社寮敬聖亭。(圖/擷取自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
🔥寶島辣炮陣有Podcast啦!神界辣話題、有趣民俗供予你聽!
「敬聖亭」又叫做聖蹟亭,俗稱惜字亭、敬字亭、惜字爐、字紙亭,是昔日用來焚燒寫有文字的紙張之處,一般會設在孔廟或是道教宮觀附近。「敬聖亭」的用意在於彰顯敬重文字、珍惜紙張的思想,蘊含對「倉頡造字」和「蔡倫造紙」的崇敬。
▲倉頡是造字之神。(圖/擷取自網路)
臺灣的「敬聖亭」起源目前尚無完整的說法,從相關文獻中記載,清朝雍正年間拔貢生「施世榜」曾建「敬聖樓」於臺灣府城大南門外,清朝時全臺各地皆普遍地建有許多「敬聖亭」,民間甚至有「亂踩字紙會眼瞎」、「妥善撿拾、收藏字紙可以累積功德」等傳說。
▲敬聖亭上會有一些浮雕。(圖/擷取自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
而這些寫有文字的紙,必須統一集中到「敬聖亭」焚燒,燒完留下的灰燼則稱為「字灰」,字灰是不能隨意傾倒的!依循古禮必須舉行「送字灰(也稱送聖蹟)」的儀式。在倉頡聖誕或文昌帝君聖誕時,由地方仕紳文人取出累積一年的紙灰,灑在海邊。
「送紙灰」的時間各地不同,有每年一次、也有卜吉擇日,或固定數年一次,最久的甚至累積到「十二年」才舉行一次。而關於倉頡的聖誕日,民間流傳的說法不盡相同,最大宗的有兩個,就是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及九月十八日,不管哪個才是對的,都讓我們對這位造字之神獻上最高的敬意吧!
【你可能想知道】
►封府大千歲降臨 東港迎王請水科儀展開
►神明搶地盤?南鯤鯓吳三王任先鋒出戰
►教授也扛轎?東港七角頭轎班成員超斜槓!
►東港迎王來啦!秘訣是要空腹參加?
►聖誕有多嗨?五位神明齊降駕 甚至直接站上神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30三立台灣台29頻道
【好書推薦】《我的媽呀!林小姐》那些年我們陪媽祖散步的日子 寶島神很大主持團隊感動實錄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以上言論及圖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