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賽制不是單一賽季 台灣中華職棒打不出板凳深度

記者蕭保祥/台北報導

台灣中華職棒因為上、下半季賽制,最近5年在球季尾聲的「送頭」疑問頻傳,CPBL在22日宣布將季後賽模式改成「固定季後賽(固定有3隊)」,依舊在精神上是「兩個半季冠軍」為主導,若是賽制無法進入單一賽季,台灣職棒將測試不出每支球團的板凳深度,體質在未來難以再升級。

▲鹽埔園區球場是中信兄弟專用訓練基地。(資料照/記者蕭保祥攝影)

美國職棒大聯盟、日本或韓國職棒都是採取單一年度賽制,MLB因為有30隊分成6個分區,季後賽可說是最為公平。日職則是兩聯盟用全年戰績用挑戰賽制,最終則是兩聯盟公平的日本一系列賽。

KBO則是單一聯盟10球團,季後賽的優惠要視戰績排名而定,年度優勝隊在最後7戰4勝制等待挑戰者出現,4支球隊在季後賽要經過階梯式挑戰晉級,每個系列賽如果完整打滿,只有間隔1天要進入下一輪賽事,愈上位球團當然優惠最多,單一聯盟季後賽難言公平性,因為已經打完全季比賽有排名了。

韓國職棒1982年開打時也是上、下半季賽制,後來發現有球團「疑似輸球、挑對手」,1989年開始採取單一年度賽制,至今有經過兩分區時代,但精神不變都是維持單一年度賽制,也不會走回兩個半季賽制。

KBO從兩個半季轉換到單一賽制過程,1988年平均進場觀眾人數為5215人,89年單一賽制上升到6947人,顯示單一賽制的戰績追逐戰,相當刺激好看。

CPBL從1990年開打至今32個年度,只有1998、99年實施單一球季。

兩個半季冠軍為主導的賽制最大問題是變數太大,特別是CPBL單週5場比賽有3名外籍投手先發,如果加上因雨延賽,台灣因為氣溫較高可打200天,職棒單隊只有120場,因此補賽空間較大,變成「洋投好投一直投」。

韓職單週6戰,每隊最多只有2名外籍投手,球團當然要很重視本土投手養成。

從最近兩年數據來看,CPBL本土投手先發場次合計為494場,人數較少的洋投先發場次卻是過半的586場,賽程空檔多、又要追兩個半季冠軍,本土投手機會遭到壓縮是現在數據說明的。

▲斗山熊年度第4名打進韓國大賽,前3輪沒使用任何洋投。(資料照/取自斗山熊FB)

職棒球團一軍登錄27人、每天可上場25人,實際上全年勝負是70人以上輪替選手一起打出來的競爭力呈現。

兩個半季賽制能讓弱隊有機會「衝刺翻身」,單一球季能領先到終點才是「路遙知馬力」,中職賽制設計創造機率變數給弱隊,半季60場比賽考驗不出板凳深度,對於積極經營農場、打造訓練基地的球團來說,相對不能說公平。

台灣中華職棒是台灣棒球的最高殿堂,經營模式與賽制會影響台灣棒球深遠的思考與訓練方式,經過32年的兩個半季賽制與草創時期幾乎相同,會影響台灣棒球的升級。

#中職台灣大賽開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