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51歲王先生本身就有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異位性皮膚炎及氣喘問題,由於工作關係時常往返國內外,每當飛機起飛時,機艙內的高壓總讓發炎腫脹的鼻竇更加不適,甚至造成頭痛、耳痛,就醫至今超過12年,期間更經歷三次手術開刀、抗生素、類固醇治療,也定期清理鼻腔及持續回診追蹤,卻都只能做到部分控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一個慢性病,需要長期追蹤與控制,目前觀察新型生物製劑對於第二型發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很不錯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治療反復發作治不好 可能跟第二型發炎有關
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葉德輝醫師說明,針對慢性鼻竇炎同時又有鼻息肉的治療,有八到九成的患者可以透過傳統藥物或開刀改善,但有一成五的患者卻難以控制,必須反復開刀,而治療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是這類型患者多有第二型發炎反應(Type 2 inflammation)。上述案例王先生即屬此類型,後續改採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幾天後嗅覺失靈的狀況改善許多,打完第二劑再回診後,鼻息肉更是消腫不少,不僅黏稠的黃鼻涕變少,連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都進一步改善,困擾十多年的疾病總算有解,醫療團隊也相當滿意這樣的治療效果。
新型生物製劑精準標記IL-4、IL-13雙重鎖定阻斷發炎反應
所謂第二型發炎反應,葉德輝醫師解釋,因為相關細胞激素所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應,當身體接觸到過敏原、病毒等刺激物,會分泌介白素IL-4、IL-5及IL-13等發炎因子,啟動全身性的發炎過敏反應,因而出現氣喘、慢性鼻竇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因此單靠藥物或手術治療,而沒有找出發炎的原因,只是治標不治本。而新型生物製劑便是利用這樣的機轉,將發炎因子作為標記物,準確且專一的鎖定IL-4及IL-13,雙重抑制訊息的傳遞,阻斷後續所誘發的發炎反應,以達到快速、持久的疾病控制。
治療漫漫長路 醫盼提升病友良好生活品質
過去,這類型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鼻噴類固醇或是口服類固醇治療,搭配洗鼻液作日常照護才能改善,但多數患者還是擔心會有副作用,效果也無法持久。所幸今(2021)年剛通過TFDA核准的新型生物製劑,適用於治療頑固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對於使用手術或傳統藥物治療仍難以控制的病患,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
葉德輝醫師也提醒,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一個慢性病,需要長期追蹤與控制,目前觀察新型生物製劑對於第二型發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很不錯,也希望未來能從臨床試驗累積中找到治療的頻率及使用方法,不再需要反復的手術,讓患者脫離長久的病痛跟困擾,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