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近日披露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促成印度與美國、日本和澳洲共組「四方安全對話」的背後思路,並說安倍早在10多年前即已洞悉印度在印太戰略上的重要性。
▲印度外交部長曝光安倍晉三促成四方安全對話的想法。(圖/中央社)
安倍8日在日本奈良助選時遭槍擊身亡,印度提倡「開放對話」的組織「阿南達中心」(Ananta Center)22日傍晚舉辦一場追悼安倍的活動,同時探討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未來。
活動講者之一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讚揚安倍生前的重大成就,包括為日本做好準備以因應區域「複雜局勢」,以及重新建構區域秩序。
蘇杰生說,安倍2006年成為日本首相,就鼓吹日本、美國與印度3方啟動「2軌對話」,以提升互信。同年6月,首屆3方對話成功在華盛頓召開,互信逐年累積。
2軌對話屬政策性對話的一種,參與者均為民間專家、學者,言論不代表官方立場;相對地,一軌是指政府官員之間的官方對話;1.5軌則是政府官員與民間專家學者參半,但都以私人身分發言。
蘇杰生回憶,安倍大約在2007年構思出「印度太平洋」的概念,當時即理解到,堅穩的日本-印度關係是打造印太戰略的基礎,因此十分注重於深化日本與印度的關係。
蘇杰生說,當時印度正與美國漸行漸近,而日本自身和美國、澳洲就是條約盟友的關係,安倍相信若能拉進印度共組4方聯盟,對區域形勢的格局定能有重大影響,終於在2007年促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
然而,這個沒有紙本條約、沒有秘書處的特殊組合,不久後卻因澳洲退出而停止運作。直到2017年,4國基於共同威脅,才又重新啟動這個對話機制。
蘇杰生分析,Quad於2007年之所以未能成事,是因4個成員之間的關係尚未成熟,特別是印度與澳洲;而安倍之後為提升4國互信、重啟Quad,居中做了許多努力。
前澳洲總理艾波特(Tony Abbott)在活動上說,安倍認知到「不自由、非民主」的中國是區域的大問題,而「民主、自由」的印度是問題的解方,這就是安倍的智慧。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對「後安倍時代」的印太戰略前景保持樂觀。他指出,雖然前路不會平坦,但盟友應向安倍樂觀、勇往直前的個性看齊,繼續緊密合作。
安倍內閣特別顧問谷口智彥預見,區域爭端預料會加劇,未來5年是觀察關鍵,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2027年爭取延續任期,人民解放軍也在同年慶祝建軍百年。他期盼安倍催生的Quad能夠長久,以因應局勢變化。
其他講者還包括阿南達中心創會董事達斯(Tarun Das)、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總裁何慕禮(John Hamre)、曾在安倍內閣擔任總理大臣補佐官的長谷川榮一等人。(中央社健新德里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