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中風昏迷一個月,專家認為狀況不樂觀(圖/資料照台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晚間餐敘時,因右側大腦出血性中風突然倒下,緊急送醫開刀後狀況穩定;但據媒體報導,蔡炳坤事發至今仍處在深度昏迷。部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表示,很多人會問中風後何時可恢復清醒,但中風的出血量與位置決定了一切,相信醫療團隊該做的緊急處置都做了,這樣的狀況,再做任何處置都很難醒過來。
蔡炳坤於7月11日晚間發生出血性中風,因為嚴重腦腫脹,北市聯醫曾表示已出現「腦中線偏移」。對於蔡炳坤於中風的第一時間就緊急送醫,進行開顱手術和使用藥物,到7月13日仍昏迷且出現腦中線偏移,部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表示這代表,可能出血的面積相當大。要恢復意識,「一週」是最基本的觀察期,若超過一週,則要再進行神經學與電腦斷層追蹤,考慮後續醫療方式。這類患者的預後不太樂觀,仍需持續觀察。
時間已過了將近一個月,據媒體報導指出,蔡炳坤事發至今仍處在深度昏迷,陳龍今(11)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蔡炳坤於第一時間送醫,相信醫療團隊該做的處置都已做了。超過一個月都仍深度昏迷,這樣的情況下,再做任何處置都很難讓他醒過來。很多人會問,中風後何時可恢復清醒,但其實中風當下的出血量與位置決定了一切。
陳龍表示,針對中風後無法醒來的患者,要不要放棄治療需由主治醫師與家屬討論;也有可能與家屬討論,簽立DNR(Do-Not-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先讓患者維持生命跡象,但當發生緊急情況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包括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陳龍表示,血管瘤破裂、或是有三高病史導致的高血壓性出血,發作時,很有可能一下子就大出血,十分難以察覺,高齡者本身就有血管老化問題,若伴隨有三高問題則容易出現血管硬化,可能血壓一高,血管就像氣球破掉一樣出血,此外梗塞性中風也可能與出血性中風同時並存。特別是55歲以上長者,若三高控制不佳,每多十年,中風機率也將成長兩倍,得特別注意。
建議有家族中風病史,年齡55歲以上長者,可做一次全身血管檢查,三高患者,也建議及早檢查,早點了解自己的血管健康情況,可提早控制,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