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表示,現在宣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緊急階段結束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中國可能出現毀滅性的疫情浪潮。
▲科學家和WHO顧問表示,中國可能出現毀滅性的疫情浪潮。(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路透社報導,中國爆發一波波反對嚴格防疫措施的「白紙運動」後,清零政策被迫急轉彎,隨之而來的是感染人數急速上升,讓他們的看法有所改變。
專家預測,在中國防疫路線大轉彎後,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如今可能面臨疫情海嘯,明年恐將有逾百萬人染疫病歿。
中國的清零政策使得14億人口的感染和死亡人數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但由於人們愈來愈擔心嚴格防疫對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造成影響,世衛今年表示,致力於清零是「不可持續」的防疫政策。
專家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的舉措改變了全球格局。
荷蘭病毒學家古柏曼斯(Marion Koopmans)說:「現在的問題是,當世界上如此重要的部分區域才剛要真正進入第2波疫情時,我們能否稱之為後疫情時代?」古柏曼斯是負責就COVID-19緊急狀態提供建議的世衛委員會成員。
「顯然,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不同的(疫情大流行)階段,但在我看來,即將席捲中國的疫情浪潮將難以預測。」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9月才剛表示,全球疫情大流行「可望結束」,但他上週在日內瓦告訴記者,「希望」明年某個時候能結束疫情緊急狀態。
隨著危險的新變異株或感染病例大幅激增的威脅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消退,全球大多數國家已陸續鬆綁防疫限制。
譚德塞稍早的言論讓外界萌生一絲希望,即世衛可望很快取消自2020年1月實施至今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古柏曼斯和其他世衛諮詢委員會成員預計將在明年1月底針對這項緊急狀態提出建議,並由譚德塞做出最終決定,但他沒有義務要遵循委員會的建議。
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說:「譚德塞必須找到平衡點,我認為這個世界還有工作要做。事情尚未完成。」
萊恩指出,世衛諮詢委員會可能會在1月的正式會議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談;他還說,世界各地無法公平取得疫苗,是世衛仍可能維持緊急事件的另一關鍵原因。
萊恩表示,其他季節性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增加和COVID-19疫情為北半球的醫療保健系統帶來壓力,也是一個考量因素。(中央社倫敦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