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有夠殺!金門「巨型龍舌蘭」比人還高 背後竟有一段戰地史

記者陳弋/金門報導

金門地區廣植龍舌蘭,少數個體十分巨大。(圖/記者陳弋攝影)

▲金門地區廣植龍舌蘭,少數個體十分巨大。(圖/記者陳弋攝影)

去過金門地區旅遊的民眾一定有發現「特定植物」不斷現身,除了防風林木「木麻黃」,經常映入遊客眼簾的還有「龍舌蘭」。原來,當地廣植這類多肉植物的背後,也蘊含一段戰爭史。

昔日「抗中保台」第一線金門在民國81年11月解除戰地任務,逐漸轉型觀光島嶼,2022年10月30日,金門大橋正式通車,大、小金門交通不再仰賴水路,觀光的效率和多元性大增。《三立新聞網》前進金門,發現路邊種植不少龍舌蘭,專家表示,龍舌蘭堅硬的刺在戰爭時期起了禦敵和嚇阻的作用。

烈嶼(小金門)麒麟山的龍舌蘭,背後就是軍事據點。(圖/記者陳弋攝影)

▲烈嶼(小金門)麒麟山的龍舌蘭,背後就是軍事據點。(圖/記者陳弋攝影)

根據國立金門大學土木與工程管理學系「典藏金門戰地文化-坑道3D數位化與展示《將軍堡文獻資料報告》」,金門歷經明清兩代受政治及環境因素影響,原生植物群落幾乎蕩然無存,加上大風、少雨和土壤貧瘠,植樹具有相當的困難度,因此耐旱、耐鹽的外來樹種相繼被引入,形成今天外來種植物群龐大的光景。

龍舌蘭的尖刺具有嚇阻作用。(圖/記者陳弋攝影)

▲龍舌蘭的尖刺具有嚇阻作用。(圖/記者陳弋攝影)

報告指出,戰地時期金門全島設立許多軍事碉堡,為了阻撓敵人入侵,我方種植不少帶刺植物,作為掩蔽及阻隔之用,常見的有龍舌蘭(Agave Americana L.)和仙人掌。兩者都是多肉植物,前者原產於墨西哥,葉緣帶銳刺,在地植的狀態下,葉長可達2公尺,寬達20公分,成熟個體相當巨大,可阻滯敵人入侵偷襲。

瓊麻也是龍舌蘭家族的一員。(圖/記者陳弋攝影)

▲瓊麻也是龍舌蘭家族的一員。(圖/記者陳弋攝影)

此外,在金門也可以發現同為龍舌蘭屬的「瓊麻」(Agave sisalana),外型乍看差不多,近距離觀察可發現,瓊麻的葉緣較為光滑。兩者長葉肉厚且硬,硬刺朝上,將它們種植在碉堡附近與沿海地帶,據說可防止入侵者登陸和傘兵空降。

小型龍舌蘭的觀賞價值很高。(圖/記者陳弋攝影)

▼▲小型龍舌蘭的觀賞價值很高。(圖/記者陳弋攝影)

小型龍舌蘭的觀賞價值很高。(圖/記者陳弋攝影)

事實上,龍舌蘭品系眾多,型態各異,園藝市場上也有一大票擁護者深深著迷於龍舌蘭狂放的銳刺與圓包堅挺的型態。美洲地區更有不少人在住家周圍種植大型龍舌蘭,除了觀賞價值,龍舌蘭本身的「戰鬥姿態」也可以增加宵小侵門踏戶的難度和風險,還能防止野獸靠近。

原產於美國山區的龍舌蘭「妖炎」,張牙舞爪的刺圈粉無數,要價不菲。(圖/記者陳弋攝影)

▲原產於美國山區的龍舌蘭「妖炎」,張牙舞爪的刺圈粉無數,要價不菲。(圖/記者陳弋攝影)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