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在戰國時代被中國稱為「倭國」,帶有歧視的意味。為此,「倭國」人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國盼更改國號。終於,到了武則天的時代,使者粟田真人靠著他的智慧,讓武則天喝醉且龍心大悅,欣然同意改名為日本。《史記正義》曾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
▲武則天將倭國改為日本。(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日本被稱為「倭」有許多種不同原因,其一是音譯,因為日本被稱為「大和」民族,而「和」跟「倭」是諧音字,恰好有這層關聯。不過,另一個原因則帶有歧視感,因為「倭」字跟「矮」字相近,意思即該國人民矮小、猥瑣,且面容醜陋。
當中國文化漸漸傳入後,日本人發現「倭國」根本就是在嘲諷他們,因此便在669年派遣使團,盼能更改國號。不過,唐朝並未答應這個要求。
時序來到武則天登基,倭國主政的文武天皇再度派出使團,並由熟悉唐朝文化的粟田真人帶隊。當時,武則天發現粟田真人閱歷豐富,因此進一步安排宴會好好款待一番,兩人在會中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過程中,粟田真人趁機不斷誇獎武則天的施政,武則天開心得不得了,黃湯也一杯杯下肚,漸漸地,讓她不免起了醉意。
說時遲那時快,粟田真人立即再向武則天報告更改國號的想法,由於武則天心情十分雀躍,當然就直接答應,自此倭國國號就改為日本。更名後的日本,宛如有如神助般,一步步走向大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