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大腸癌是近幾年台灣癌症的頭號話題,許多名人也都曾因該疾病身亡,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不容小覷。針對外界好奇「為什麼大腸癌那麼喜歡轉移到肝臟?」的疑問,有醫師也發文提出解答了。
▲醫師透露「大腸癌喜歡轉移到肝臟」的原因。(圖/資料照)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曾遇過一名7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反覆大便出血,經檢查後發現罹患直腸癌,且患者的肝臟上面已經出現了多個轉移病灶,直言「肝臟的腫瘤,發現時超過一半都不是肝癌」。
陳威佑指出,肝臟是一個血流量非常豐沛的器官,而癌症為了因應不斷增生的細胞,又急需血液中的養分和氧氣來供應,「因此癌細胞就容易轉移到肝臟,其中腸胃道的腫瘤,又是其中很常見的轉移來源,像大腸癌、脾臟癌等等。」並指出余苑綺也曾經歷過大腸癌經復發並轉移至肝臟。
陳威佑進ㄧ步解釋,從生理角度來看,腸胃道在消化吸收大量養分的同時,也吸收了許多雜質與毒物,都需要先經過肝臟做初步的養分儲存與排毒,才不會造成人體直接性的傷害,因此才演化出了門脈系統,腸胃道回流的血液都會透過「肝門靜脈」送至肝臟先行處理過,再進入人體的全身循環,也因此讓肝臟被稱為「人體沉默的守護者」。
陳威佑透露,過去曾有研究顯示「將近50%的大腸癌會轉移至肝臟」,癌化的大腸細胞在改變原有細胞特性後會侵犯鄰近組織,在爬行通過血管壁後,會跟著血流、順著肝門靜脈,直接被送到肝臟去,也因此「肝臟便成為大腸癌細胞的第一個落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