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日本24日開始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專家提醒,核廢水有60多種有害物質,我國政府應嚴密監測。(圖/翻攝自東京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網頁tepco.co.jp)
日本今(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存放多年來用於冷卻爐心的處理水排入太平洋,雖然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同意並稱含「氚」核廢水對人體、環境影響可忽略不計。不過,仍引起相關專家擔憂,巨擎教育中心自然科老師黃君表示,「我們看到的說明與解釋,只有針對『氚』部分,實際上內部還有含60多種不穩定核種,也難怪引起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反彈。」
黃君表示,「含氚廢水重點不在於氚(氫同位素),氚有放射線但是對人體危害極低,而重點在於含氚廢水中仍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 、銫-137』等。」
他進一步指出,「不穩定的核種進入海洋中以後,極有可能引起海洋生物浩劫,試想,這些受汙染海洋生物,若吃入人體又會如何?一旦它們進入人體,會佔據甲狀腺,如同很多小顆不定時炸彈,核種衰變後,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所以那些半破損的細胞修復時不會長回原本的樣子,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產生!」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阿根廷。」成員國中,僅有中國、俄羅斯鄰近日本,兩國同時表達強烈反對意願;另外,同樣鄰近日本的南北韓,南韓未有反對意思,以「日韓友好」表示尊重;北韓則與中國、俄羅斯立場一致,極力反彈。
黃君說,我們應該站在科學角度理性看待這件事情,並嚴密監控其影響,排放後的風險,背後風險也應如實告知國民,讓國民更加了解,避免引起過度恐慌;最後,他也提到,「當甲狀腺原本就有足量的碘存在時,不穩定的碘-131便較易排出體外,不過,如果食量過多反而有害,提醒民眾不要過於恐慌搶購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