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今(28)日公布,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成就國際排名第1,近9成達高標以上,在性別與族群平權、移民人權的支持度也都是國際排名第1。
▲台灣師範大學團隊舉行記者會,發表「2022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亮眼成績。(圖/中央社)
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主導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簡稱ICCS 2022),旨在評量與比較參與國家13.5歲學生(相當於台灣8年級學生)的公民素養和公民教育現況。
台灣師範大學在教育部支持下,組成跨校團隊,曾參加2009年及2016年的調查研究,2022年為第3次參與。台師大今天舉行記者會,發表ICCS 2022的調查結果,全球共24國、約8.2萬名學生參與,更首次加入電腦施測,台灣則有159所國中、5227名學生參加。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劉美慧說明,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成就平均583分,高於國際平均(508分),在參與國家中排名第1,名次和得分也都比前2次評比進步,其中近9成台灣學生的公民認知表現達到高標以上。
另外,台灣學生在性別平權的支持度也高居第1名,名次和得分都比2016年調查進步;台灣學生對族群平權、移民人權的支持度,都排名第1,對行政、立院、司法機關的信任度顯著高於國際平均,也比2016年調查提升。
劉美慧提到,台灣學生認為威脅程度最高的全球議題前3名為環境議題、傳染性疾病與全球金融危機,台灣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度也是國際排名第1;台灣學生透過數位媒體參與政治和社會議題的表現,與國際平均相近;台灣學生參加校內公民活動的比例高於國際平均,但參與社區組織的比例則明顯低於國際平均。
對於此次調查結果,劉美慧認為,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學習探究與素養導向,社會領域也培育公民素養,符合國際公民教育趨勢;另外,很多國家的公民教育是融入各科,但台灣則單獨設有公民科,因此能讓公民素養進行系統性教學,可能也是台灣學生表現亮眼的原因。
台師大團隊也建議,學校可運用研究機構、社區、民間組織、產業等資源,幫助學生落實公民知識的實踐;另外,在教學主題也可增加時事議題,並提供學生民主參與和審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