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立陶宛總統選舉12日登場 台灣代表處名稱再成焦點

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選舉,與台灣以及與中國的關係是選戰辯論熱門議題。現任總統瑙塞達7日表示,有必要改變「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名稱,以穩定對中關係。此言一出引發討論。

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使用「台灣」,有別於他國使用「台北」。(圖/翻攝自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官網)

▲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使用「台灣」,有別於他國使用「台北」。(圖/翻攝自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官網)

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說,儘管他原則上歡迎台灣設立代表處,為穩定與中國的關係,他認為有必要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

他援引專家意見指出,中文名稱「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的「台灣」,給人印象是對應到英文、立陶宛文的Taiwan(台灣),而不是Taiwanese(台灣的、台灣人,或者台灣人的)。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正式英文名稱為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台灣在歐洲其他非邦交國的代表處皆以「台北」為名。

瑙塞達此前即曾敦促立陶宛政府「改正」駐處名稱,使其名稱在所有語言達成一致。關於台灣代表處名稱在中、英、立陶宛文之間的「差異」,駐處成立初期即曾在立陶宛引發討論。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揭牌成立。這是台灣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立陶宛為此遭遇北京強力經貿與政治施壓。

立陶宛為「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掌外交、國防、安全事務大權。在外交事務領域,總統往往被期待與外交部長緊密協調,但瑙塞達與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屢出現意見不合、難以共事的情況,這不僅止於對台和對中事務方面。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為穩定與中國的關係,認為有必要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圖/翻攝自Gitanas Nausėda臉書)

▲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為穩定與中國的關係,認為有必要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圖/翻攝自Gitanas Nausėda臉書)

瑙塞達數次就對台事務說詞反覆。早在2022年1月,他即曾稱立陶宛外交部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在此之前,他曾針對北京施壓表示,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回應中央社詢問時強調,代表處名稱是雙方政府經過一系列雙邊協商後取得的共識。

駐處指出,自2021年代表處設立以來,台立共同創造並見證了許多成功故事。這樣的雙邊關係不僅是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共享價值為基礎,更是互利互惠。台立雙方應該要「向前看」,繼續一同合作推展雙邊關係。

另一位總統候選人、立陶宛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imonyt?)則說,政府內多數決策者早意識到,強迫台灣變更駐處名稱不僅不明智,也無助解決問題。瑙塞達近期在對外政策電視辯論會也曾表達類似立場。

與藍斯柏吉斯同黨籍的席莫尼特指出,立陶宛必須了解更大的地緣政治圖像:當初先發制人、對立陶宛採取外交降級的國家,才是該主動尋求與立陶宛「關係正常化」的一方。

目前立陶宛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僅為「代辦」級。

席莫尼特指出,犧牲台灣,以利與中國「修復」關係,這不僅恐傷害立陶宛在其他民主國家的聲譽,更是在強力支持立陶宛友台立場的跨大西洋夥伴面前「丟臉」。

她提到,政府評估顯示,中國對立陶宛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且中國向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提供協助。

立陶宛總統選舉由贏得超過50%選票的候選人勝出。若第一輪沒有候選人贏得超過50%選票,則需舉行第二輪投票。

各項民調顯示,瑙塞達的支持率在35%至45%之間,居所有候選人之首。

席莫尼特的支持率大約是10%,與另一位候選人維格勒(Ignas Vegele)不相上下,兩人爭奪支持率排名第二的地位,以取得第二輪投票的入門票。

維格勒與瑙塞達同為無黨籍參選人。根據立陶宛媒體調查報導,維格勒與俄羅斯關係匪淺,有跡象顯示其家族企業透過中亞國家等第三地,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中央社倫敦7日專電)

中央社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火力全開戰勝美國隊 賽後記者會談勝負關鍵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