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迪崔曼、圖/傳影互動提供
也許是巧合,這一兩年法國、英國各推出了同樣描述美國一位音樂界奇女子佛羅倫斯(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電影,而台譯名字也非常相近,分別是《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e)以及《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先前在金馬影展時已經先看過《巴黎走音天后》,於是在題材相似度極高的狀況下,之後才看的《走音天后》勢必會在心裡不停拿出來相映照,但這兩部電影的走向完全不同,《巴黎走音天后》從開始到結尾無不帶給我相當沉重、悲哀的感受,即使聽到女主角「大走音」也很難放聲笑出來,只能感受到滿滿的難堪;而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走音天后》則是非常輕鬆、詼諧,聽到電影中幾段「驚為天人」的歌聲,大概很難能忍住瘋狂大笑!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44年的紐約,女主角佛羅倫斯是個極愛唱歌的人,儘管她的歌聲實在不堪入耳,但她的丈夫聖克萊爾用盡所有方法保護她,讓她能夠安穩的在一方小天地裡,只有讚美、沒有批評的快樂歌唱。而這位貴婦偏偏不安於自己的歌聲只有身邊的人能欣賞,於是想舉行演唱會。一開始小型演唱會丈夫還能控制來賓,到後來事情鬧大了,在能容納3000人的大場地裡,聽眾嘲諷、惡評、酸言酸語勢必無法阻止,即便在這麼難堪的狀況下,佛羅倫斯仍然盡力完成這場演唱會,靠的就是「人們或許可以說我不會唱,但不能說我沒有唱過。」這番傻勁,同時也是自己曾經為音樂而活的證明。
電影是以聽梅莉史翠普「大走音」為號召,不過讓人另外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賽門海柏格,他在戲裡叫做「康是美麥萌」,光是名字就十分逗趣,應該不難想像他在戲裡擔綱的角色。康是美被找來當佛羅倫斯的鋼琴伴奏,第一次聽到雇主大崩壞狂走音,他用喜感十足的驚恐表情告訴觀眾那是什麼感受,儘管他的個性對比佛羅倫斯有些軟弱,但在佛羅倫斯脆弱的關鍵時刻,康是美堅定挺身,反而成為可依靠的肩膀,這樣的轉變同時也告訴觀眾,康是美或許不認同她的歌聲,但卻非常認同她一路以來投注在歌唱的熱情。
佛羅倫斯的歌聲近似荒謬,到底是為什麼支持她繼續唱歌,又是為什麼身邊的人不願戳破美好的謊言呢?透過唱歌這件事情,其實可以連結佛羅倫斯與聖克萊爾之間的情感。由於傷病纏身,佛羅倫斯「不得不唱」,聖克萊爾「不得不讓她唱」,但除此之外,還是可以看到夫妻間互相依賴、為對方體諒、用盡千方百計只為了能夠讓對方活得開心,沒錯,其中或許各有補償心態在,佛羅倫斯無法替丈夫生子、聖克萊爾不時就會「出去打球」,但隨著故事推進,他們明白「站上舞台唱歌」這件事情,唯有「我全心助你開演唱會、你全心為我而唱」,方為夫妻愛的證明。
佛羅倫斯奇葩的歌聲不僅用來維繫夫妻間的感情,在電影中可以看到那歌聲更為當時因打戰而身心靈皆受到創傷的軍人帶來慰藉,在有些「反社會」因子蠢蠢欲動的時代氛圍下,非主流性、非正統性的東西,會突然抓準契機,一躍成為流行,作為他們消極的抵抗。不僅是電影20世紀中期的年代,直到今日,社會上不也是有一波又一波的音樂代表嗎?從舞棍阿伯《舞棍大帝國》、法拉利姐《迪迪不要停》,到前陣子的勸世喵喵《喵電感應》,一再都是網路世代「有聲」對抗主流虛無、空洞的意識,就如同電影裡的軍人先是狂噓:「我媽都唱得比你好聽!」聽完演唱會之後還是忍不住起身鼓掌大喊:「Bravo!」每一個世代都不能只有所謂正統的規則,任何盡力藉由唱歌為生命所譜的樂章,都值得被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