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華佗竟是印度神醫?用曼陀羅花麻醉開膛 著名史家提3鐵證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神醫華佗可能是印度人。(圖/翻攝百度影視)

▲神醫華佗可能是印度人。(圖/翻攝百度影視)

華佗是中國名留青史的醫學大師,但近代有人質疑華佗不是中國人,應該是印度人。若說這話的是「路人」,估計也沒人會放在心上,但當時說的人卻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他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中國最後一個鴻儒通才」,而且還提出華佗是印度人的證據。

華佗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華佗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陳寅恪出生於清朝年間,小時候接受的是封建傳統教育。但因為他的家境不錯,所以在12歲那年曾跟長兄遠赴日本留學,回國後則是在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讀書。

民初時期歷史學家陳寅恪。 (圖/翻攝百度百科)

▲民初時期歷史學家陳寅恪。 (圖/翻攝百度百科)

清朝滅亡後陳寅恪長期在海外留學,遠赴德國柏林大學、法國的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甚至在美國哈佛大學待過,長期的留學生涯也讓陳寅恪能熟練超過十種語言。陳寅恪回國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職,是民國最有名氣的歷史學者之一。當時他提出華佗是印度人,輿論譁然。

陳寅恪認為,華佗的姓氏在中原確實是有,但名字裡面的這個「佗」在中原地區卻少見。而且華佗是生在東漢末年,那時取名字都是非常講究的。而佗這個字,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是通駝,意思是人或是牲畜用背部負載,這個字的意義顯然不怎麼好。

反倒是在印度,很多人的名字裡面是帶佗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古人對印度語,都是透過字音翻譯成漢語。所以陳寅恪認為華佗這個名字,本身屬梵文名字,後來直接譯成漢名。但是寫史書的人不知道這原本是梵文,所以陳寅恪認為華佗並非土生土長中國人,實際上是印度人。

陳寅恪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反對學術為政治思想服務。 (圖/翻攝百度百科)

▲陳寅恪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反對學術為政治思想服務。 (圖/翻攝百度百科)

而且當時中國和印度確實有交流,雖然不緊密,但絲綢之路已經存在。加上正好處佛教傳入中國的節點,佛教不正是來自印度嗎?還有華佗能夠聞名,也是由於他發明麻沸散。

麻沸散是中國史上最早的麻醉藥物之一,麻沸散中有一味藥材是曼陀羅花,但曼陀羅花本身不產中國,它主要分佈在熱帶、亞熱帶區域,只有極少數才在溫帶區域分佈,因此中國的曼陀羅花很有可能也是從印度傳進來的。

陳寅恪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 (圖/翻攝百度百科)

▲陳寅恪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 (圖/翻攝百度百科)

陳寅恪推論,華佗知道如何利用曼陀羅花來製作麻沸散,他有可能是印度背景。因此陳寅恪認為華佗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學者,曾在中國遊歷,最後留下自己的故事。雖然陳寅恪在歷史學界頗具聲望,但這種說法仍不被主流所接納。

因為華佗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名醫,與張仲景、李時珍齊名。許多史書上曾對華佗人生歷程描寫的相當完善。他年輕時曾遊歷過中國很多省份,包括江蘇、河南,如果華佗是印度學者,又該如何解釋他在中國留下許多痕跡。

陳寅恪晚年死於文化大革命。 (圖/翻攝百度百科)

▲陳寅恪晚年死於文化大革命。 (圖/翻攝百度百科)

而且印度人與中國人當時長相更加不一樣,當時的人會看不出來?如果看出來,史書上必定也會對他外表加以特殊描寫。再加上《後漢書》已經明確記載華佗來自安徽一帶,顯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北京大學歷史教授鄧小南則認為,三國時期曼陀羅花已傳入中國,從小接受傳統中醫學教育的華佗確實可知曉曼陀羅花的藥用價值,後來憑藉經驗研製出麻沸散也是合情合理。如果只憑華佗的名字,就說他是印度人太牽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