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台灣「慢地震」落中央山脈如鬼魅 氣象署示警:累積規模恐達7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台灣地震頻繁,地震也有快慢之分。(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地震頻繁,地震也有快慢之分。(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點地震頻繁,但你知道地震也有快慢之分嗎?氣象署指出,臺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雖然慢地震乍聽沒威脅性,但換算它累積的能量釋放「來個規模4 -7不等的地震也不成問題」,絕對不容小覷。

氣象署粉絲專頁「報地震-中央氣象署」指出,慢地震是一種隱身在雜訊裡的震動源,相比於一般地震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每日錯動可達數十公尺),慢地震的發生可以從數小時到數週不等(每日錯動不超過數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而慢地震之所以能如鬼魅般存在著,有一個原因是它們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一般地震大概在比 30 公里淺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則是在大約 50 公里深、介於「脆性」與「塑性」變形區域。

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圖/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

▲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圖/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

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此處正是歐亞板塊停止隱沒、開始與呂宋島弧碰撞的「過渡帶」。這處沒有一般地震,也沒有成熟斷層面發育,因此恰好是理解慢地震生成機制的好地方。慢地震雖然乍聽之下沒有威脅性,但換算累積的能量釋放,要來個規模4至7不等的地震恐怕不成問題。

氣象署指出,台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在時空上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 年甲仙發生規模 6.4 的地震後,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竟然加速了!除此之外,過去十年內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也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這些都在在說明著,看似沒什麼殺傷力的慢地震,卻與一般地震存在的不可忽略的關係。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