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仁
台灣總統賴清德再次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國要“併吞”台灣其實不是為了領土完整,而是為了成就其在國際上的霸權。否則,北京就應該去收復大清國在19世紀被迫割讓給俄羅斯的大片領土。
賴清德是執政過百日之節點,接受台灣年代電視台專訪時作上述表示的。年代電視台星期日(9月1日)晚間播出了此次對賴清德的專訪。
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今年1月13日在台灣大選中擊敗對手,成功接替蔡英文總統延續民進黨的執政。但自從他於5月20日宣誓就職以來,台海兩岸的緊張關係未見絲毫緩解,而北京持續將其視為“頑固的台獨分子”,繼續拒絕恢復兩岸之間的官方對話。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金門出席「八二、三砲戰」66週年紀念活動。(圖/VOA中文網/路透)
賴清德宣誓就職後沒幾天,中國軍方還曾在台灣週邊海空域再次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分析家認為,北京此舉對賴清德新政府施壓恐嚇的意圖相當明顯。
「中國要併吞台灣其實不是為了領土完整,而是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想要在國際或西太平洋成就它的霸權,才是它真正的目的,」賴清德在受訪時表示。
他指出,國共八二三砲戰發生時他還沒出生,連民進黨也尚未成立,因此中國攻打併吞台灣,不是因為哪個人、哪個政黨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也不是因為哪些政黨不說什麼、不做什麼,就能阻止北京對台灣的侵略。
賴清德也特別提及清朝政府1858年與沙皇俄國簽署的《璦琿條約》,將西伯利亞大片原屬於中國的領土割讓給了沙皇俄國,並將中俄邊界收縮到黑龍江沿線。「如果是為了領土完整,中國為什麼不收回俄羅斯佔據的、在《璦琿條約》中割讓的土地呢?俄羅斯現在正處於最弱的時候,不是嗎?」路透社引述賴清德的話說。
1858年簽署的中俄《璦琿條約》是清政府簽署的一個讓中國喪失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不平等條約。此條約簽署後,清政府一開始並未批准,但兩年後在另一項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中得以確認。這兩個不平等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放棄領土所有權最多的條約。「清朝簽署的《璦琿條約》-你可以向俄羅斯要(回這些土地)啊,但是你不去要。所以很明顯他們要侵略台灣不是為了領土的原因,」賴清德又說。
《璦琿條約》簽署後,清政府因為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又與日本在1895年簽署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以及遼東半島永久割讓給日本。台灣和澎湖也因此進入長達約50年的台灣日治時代。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1945年將台灣交還給當時在南京的國民政府。 1949年在與中國共產黨武裝的內戰中失利的國民政府播遷至台灣,並在台灣逐漸完成全面民主化的改革。
台海兩岸也自1949年起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但是北京當局始終認定擁有對台灣的主權,並且即使訴諸武力也要實現兩岸之間的統一。而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則認為,台灣的未來只能由台灣2,300萬民眾自行決定。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上揚,北京當局對台灣施加的軍事壓力和軍事恫嚇持續加碼,台海的緊張局勢也因此居高不下,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熱點地區。
ⒸVOA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