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鯨豚協會臉書上傳11日發現上顎全斷中華白海豚還存活照片,且懷疑已有孩子。擱淺處理專員郭祥廈說,由於無法咬合,同伴如何助牠生存是重要案例。鯨豚協會呼籲各界資助調查。
▲2011開始兩次被捕捉到的一隻斷顎白海豚,時隔七年再度現蹤金門海域。(圖/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臉書)
郭祥廈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在2011、2017年兩度捕捉到這隻斷顎白海豚身影。2011年當時郭祥廈是鯨豚專家周蓮香實驗室一員,海上調查發現牠就已有重傷;2017年與再次相遇讓他更感驚訝,當時有另一隻同伴跟牠在一起,會想說「會不會是最後一次邂逅?」
中華鯨豚協會金門海調團隊於事隔7年後,在金門北方海域拍攝到疑似是她的影像,郭祥廈檢視影像後確定是那隻斷顎白海豚。郭祥廈說,這次拍攝影像中有4隻白海豚,其中有1隻小白海豚,由於幼小哺乳類通常會依附在母親身邊習性,從小白海豚過度靠近牠,研判「非常、非常像是母子」,且小白海豚游太遠、靠船太近時會被牠推開、帶開,也像是鯨豚親子間的管教行為。
郭祥廈說,根據影片觀察,牠的牙床可能長期被海水浸蝕,因此有點發黑,牙齒也都掉光,健康狀況讓人擔心。被詢問何以可以活到這麼久?郭祥廈說,「對啊,真的很感動!」相對陸域哺乳類動物同伴照顧受傷成員較容易,海域哺乳類動物在海上照顧同伴有實質困難,這隻只剩下吞咽能力,同伴如何讓牠可以捕食,而且也沒有被同伴拋棄「真的太奇蹟了!」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鈺宗表示,這是非常重要案例,13日清晨郭祥廈一行又出海調查,這次調查將出海執行到15日;而協會從2021年迄今主要都是透過民間力量支持,及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出船、油資經費持續進行調查,也會探詢國際合作可能,並呼籲各界透過臉書了解給予襄助,讓調查持續。
海洋委員會員會海洋保育署網站,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偏好棲地是水深25公尺以下淺水域,正好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依中華鯨豚協會「110年度台灣金門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監測計畫」指出,不論海上調查或漁民訪查,都顯示金門中華白海豚族群數量較過去明顯減少,保育行動亟需盡快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