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研究指出,有57.4%的受訪台企正在或考慮撤離中國大陸,比例較美、歐及日本企業高,主因是中國大陸營商環境日益惡化,以及對台海可能爆發戰爭的擔憂揮之不去。
▲57.4%的受訪台企正在或考慮撤離中國大陸。(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40多年前當中國大陸重新開放,開始吸引境外投資者時,台灣人率先在中國大陸開設工廠,隨後日本人、美國人和歐洲人也到中國大陸投資。
不過,近年台灣的製造業、餐飲業等企業正撤出中國大陸。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近20年的「鼎泰豐」今年8月宣布,將於10月底前結束華北14家門市(含廈門1家)的經營。
報導引述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擔綱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23年底接受訪問的約610家台灣企業中,有57.4%正在或考慮撤出中國大陸,原因包括中國大陸營商環境日益惡化,而且對台海可能爆發戰爭的擔憂揮之不去。
研究又指出,傾向撤出中國大陸的台企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如受訪的美國企業中,只有不到25%表示正考慮或已經開始撤出中國,受訪的歐洲和日本企業,分別只有約10%表示正考慮或已經開始撤出中國。
研究表示,台灣公司可能是「礦井裡的金絲雀」,即台企的觀點和行為預示著全球公司可能會如何行動。
該研究又指出,除了對中國風險高度擔憂外,台灣企業似乎是想對沖風險及考慮實現地區和全球生產布局多元化,而不是要與中國徹底脫鉤。台灣公司愈來愈多將部分業務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南亞和中亞,主要是印度。
甘思德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7月前往台北時,當地一些企業高階主管向他表示,在總統賴清德的領導下,政府明確推動台灣企業向亞洲(不含中國大陸)多元化發展,目的是加強台灣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聯繫,及提高台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