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不孕症因素藏「腸內」!台大醫首揭「無害梭菌」干擾排卵增著床失敗風險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江殷儒(中)表示,抑制此菌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江殷儒(中)表示,抑制此菌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一旦體內含量不足,常造成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台大醫院今(29)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其實與一種名為「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的腸道細菌息息相關,一多就會干擾排卵週期。這也是國際間首次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與不孕症的關聯。並於2024年11月7日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教授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的研究團隊,發現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並深入探討了腸道菌叢與黃體素吸收的關聯性。

動物實驗證實「無害梭菌」會影響黃體素含量。(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動物實驗證實「無害梭菌」會影響黃體素含量。(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江殷儒表示,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體內黃體素含量不足,是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之一。在人工生殖治療過程中,患者通常可以藉由口服、陰道栓劑或注射等不同形式的黃體素,用以補充黃體功能的不足或完成子宮內膜整備,但吸收效果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口服補充方式,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或流產的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針對14名年齡在32至42歲、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不孕症女性,一一分析比對其糞便檢體中的腸道菌叢,從數千株細菌篩出「無害梭菌」具有專一性、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另,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抑制此菌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而此菌的長期作用則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與卵泡發育,相當於對人類的排卵週期造成影響。

陳美州(左)說,個人化的黃體素補充策略有利於促進懷孕率、活產率和降低流產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陳美州(左)說,個人化的黃體素補充策略有利於促進懷孕率、活產率和降低流產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此研究不僅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也強化了腸道菌叢對生殖健康影響的研究基礎。陳美州說,研究團隊目前還在進一步企圖透過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找出無害梭菌對不孕症的影響力有多大?以及是否能夠在不破壞人體腸道菌叢的平衡之下、透過抑制無害梭菌來改善菌叢,好讓口服黃體素發揮效果。

她說,個人化的黃體素補充策略有利於促進懷孕率、活產率和降低流產率。研究團隊正於台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以進一步探索黃體素代謝腸道菌對於臨床的實際可能應用。並建議不孕症女性應飲食多樣,好讓壞菌的影響力變小,腸道菌叢更多元。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