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肺癌連20年居國人癌症死亡數之首!中壯年發生率翻倍 憂鬱情緒不可忽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肺癌死亡人數由2004年起即取代肝癌成為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首位,至2023年已達20年,每年已有超過萬人死於肺癌,而且肺癌新增人數亦是在十大癌症中居冠,2021年肺癌發生人數為16,880人,相當於一天有46人被宣告罹患肺癌,肺癌為發生人數與死亡人數最高的雙冠王,儼然已成「新國病」

台灣癌症基金會醫療副執行長張家崙醫師指出,肺癌最大的問題在於初期無任何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通常已是晚期,所以要守護肺部健康除了遠離菸害及高汙染環境之外,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早期發現與治療的機會,但確診後的憂鬱症狀亦需要關注,以幫助降低死亡率。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響應11月國際肺癌防治月,呼籲國人正視肺癌威脅。

戒菸十年 仍隱藏肺癌危機 中壯年族群肺癌發生率翻倍成長 不可不慎

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8屆抗癌鬥士劉德龍59歲時於某次的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3A,他想著自己戒菸10年以上,身體也沒感覺到不適,但癌症卻還是在他事業最輝煌的時刻找上自己,不過因為癌細胞蔓延至頸部淋巴群,手術後雖然失去聲音,所幸狀況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並於幾次化療之後現在已經康復。

張家崙醫師說,從癌症登記長年數據來看,肺癌在40-59歲的中壯年族群近20年成長特別快速,從2000年的標準化發生率每十萬人口28.73,至2021年已來到每十萬人口55.84人,幾乎是翻倍的成長,所以肺癌也不再是年長者的疾病,中壯年就應該要特別注意篩檢的重要。他也呼籲國人守護肺部健康,高風險族群應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國健署統計肺癌目前第1期之5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 張家崙醫師也提醒,肺癌病人面對疾病的焦慮與憂鬱高於其他的癌別,在治療的同時也要重視肺癌病人的心理狀態,對於存活率有很大的幫助。

肺癌病人出現憂鬱情緒居全癌別之首 中壯年肺癌病友的心理障礙更沉重!

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表示,肺癌病人很可能在病程中出現精神及心理社會的普遍症狀,如:悲傷、恐懼、驚嚇、出現死亡的念頭、失眠、性慾降低、從事工作或興趣的意願降低等,因此張維宏心理師提出服務癌症病患的觀察,若肺癌病人出現以下幾種身心反應,則需要多加留意:

1. 因焦慮讓咳嗽或氣喘的情形加劇

肺癌手術後會有咳嗽含痰、血絲,或是氣喘喘的症狀,但症狀會隨著時間而改善。但因罹癌而產生的焦慮若未適當的處理,則可能因為焦慮緊張而讓咳嗽或氣喘的情形超過合理的範圍,影響病程中的生活品質。

2. 持續的憂鬱及情緒低落

研究發現,肺癌病人術後第二週的癌症病人有77%出現憂鬱情緒,位居眾多癌別之首。平均每4位肺癌患者當中就有1位曾在抗癌過程中經歷憂鬱或其他心理社會問題。一年內接受抗癌治療的肺癌患者,結果發現有35.9%的患者有高程度的憂鬱。未適時處理憂鬱及低落的情緒不僅可能影響治療的意願,持續的情緒低落會抑制免疫細胞,影響治療康復的效果。

3. 中壯年肺癌病友的心理困境

近年來40至59歲的肺癌患者數量相較過去大幅度的增加。此年齡層的病友會遭遇在生涯、經濟、以及家庭角色的變化。不論是在罹癌後從照顧者轉換成被照顧者,家庭的經濟該如何分工,何時該回到職場、工作的再次選擇,罹癌過程對家庭關係的衝擊都是大難題。過往廣泛的人際脈絡,在這個時候反倒成為病友難以回應的人際壓力來源。
 
善用五大心理建設方法 改善身心症狀

針對肺癌病人發現以上狀況,可有益於肺癌病友在治療期間的心理建設方向有:1.良好的醫病溝通、2.​利用藥物改善急性的身心症狀(失眠、噁心、疲倦、疼痛、憂鬱症狀)、3.利用心理諮商疏通心理負荷、悲傷失落的心境、4.家屬、照顧者給予的心理支持與安全感、5.靈性支持。

張維宏心理諮商心理師進一步說明,台灣癌症基金會備有專業癌症照護以及心理諮商的協助,幫助病友從心理腫瘤醫學的角度來整理當前的焦慮與煩惱。這將有助於肺癌病友渡過治療的旅程、保有治療中的生活品質。目前透過電話即可預約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心理諮商服務,將有專業的癌症心理師陪伴肺癌病友整理心情。

【#直播中LIVE】【20241129】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