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台灣50歲以上者約半數有痔瘡,醫師黃約翰表示,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的痔瘡藥膏會危害健康。(圖/資料照片)
一項統計指出,台灣50歲以上者約半數有痔瘡。台大醫院大腸外科醫師黃約翰表示,許多人一旦痔瘡發作就先塗抹藥膏,但痔瘡藥膏常含類固醇,長期使用會危害健康。他提醒,類固醇藥膏最忌厚敷,應採用薄抹,且減少使用天數,「因為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痔瘡藥膏可能導致灼熱感、搔癢、皮膚/毛囊刺激,及直腸周圍皮膚顏色的變化。」
許多患者一旦痔瘡發作時,常先塗抹痔瘡藥膏於患處,但台大醫院大腸外科醫師黃約翰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很多病人都看藥品的中文名,就誤以為可治療怎樣的疾病,「醫學絕非只是如此!醫師在開立處方藥時,會注意藥物的成分及藥理作用。」
他表示,一般人常會自行使用的痔瘡藥膏,即是最好的例子。一般市售的痔瘡藥膏常含類固醇,不能長期使用。未接受專業訓練的民眾,無法分辨細微的差異,長期使用下,肛門口的不適反而是痔瘡藥膏中的類固醇造成的。
他表示,痔瘡藥膏常含有類固醇,若只塗薄薄一層、只用1~4天,還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但最忌厚敷,即厚厚一層一圈,且長期使用,例如不能超過2週。」
黃約翰說明,類固醇會使得塗抹處的皮膚變薄,因此,他個人開立痔瘡藥物時,不使用含類固醇的藥物,其患者可以長期使用他開立的痔瘡藥膏。他強烈呼籲,大家務必要小心細節,因為細節對健康影響巨大。
他並表示,有些人感覺自己排便沒排乾淨,其中是因痔瘡導致。因為痔瘡腫脹會予人異物感,患者會以為排便未完全,「愈用力就腫脹的更大,因為一直跑廁所卻排不出東西,就愈發覺得自己便秘。」痔瘡大多數的症狀就是流血,或是覺得大便沒解乾淨、有異物感。
對於排便困擾者,他表示,治療上就是鼓勵患者正常生活作習,三餐定時,餓了就要吃飯,累了就要休息,不要熬夜,不要硬撐,因為人體有一定的節律,節律正常排便就順暢。
他表示,痔瘡藥膏可能會出現灼熱感、搔癢、乾燥、皮膚/毛囊刺激以及直腸周圍皮膚顏色的變化。如果這些影響持續或變得更糟,患者要立即洽詢醫生或藥劑師。
▼【祝你健康】月付7.5萬「買死神」!入住新房「全家不斷嘔吐」以為中邪!專家:是中毒!37歲工程師「急性血癌」亡!竟因「入住甲醛屋」(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