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發展遲緩兒童的語言學習與溝通能力相對較慢,往往使照顧者感到挫折。為了協助這些家庭,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展遲緩兒童親職技巧訓練(簡稱WHO CST臺灣執行計劃)自七年前在臺灣推行,透過遊戲與日常活動,幫助家長與孩子學習溝通與自我照顧。這項計劃不僅於都會區推動,也積極向資源較為匱乏的偏鄉拓展,讓更多家庭受惠。
▲世界衛生組織發展遲緩兒童親職技巧訓練(簡稱WHO CST臺灣執行計劃),以生根台灣七年。(圖/台灣亮起來)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積極響應此計劃,致力於偏鄉推廣。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表示:「自推行以來,我們已經服務超過500個發展遲緩及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偏鄉地區資源不足,因此我們希望將服務重點放在這些地區,讓更多家庭能夠獲得支持。」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表示,將重點放在資源不足的偏鄉。(圖/台灣亮起來)
這項計劃透過專業培訓,幫助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再感到孤立無援。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CST主任陳姮縵回憶,在2019至2020年間,她督導了臺東的兩個單位及澎湖的一個單位,一年就搭了六十多趟飛機。目前,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已在北部、南部及東部培育出一批專業訓練者,並將這些第一線經驗帶回專家會議進行討論,以持續優化服務。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已在北部、南部及東部培育出一批專業訓練者。(圖/台灣亮起來)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兩度獲得「傳善獎」的肯定,未來計劃進一步推動親職培力中心,提供更多進階課程,以因應不同成長階段孩子的需求。陳姮縵表示:「許多照顧者學習了初階技巧後,當孩子進入學齡期,如幼兒園大班或國小階段,面對更複雜的環境變化,容易出現情緒失控問題,家長因此希望能有進階的課程來應對這些挑戰。」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CST主任陳姮縵表示,進階的課程幫助學齡期的孩子面對更複雜的環境。(圖/台灣亮起來)
此外,專家也呼籲政府應進一步支持此計劃,讓更多家庭受惠。臺大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丘彥南指出:「我們不應僅依賴基金會免費提供這些服務,應該進行效益與成本分析,評估是否能將CST納入早期療育計劃,成為政府補助的項目,甚至納入健保體系。」
▲臺大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丘彥南指出,政府需要評估CST是否能納入早期療育計劃,成為政府補
助的項目,甚至納入健保體系。(圖/台灣亮起來)
WHO CST計劃已在臺灣落地生根,並發展出銜接學齡期兒童服務的特色。然而,未來仍需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確保更多家庭獲得穩定且長遠的支持,讓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都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請上傳善獎網站(www.auroratrust.org.tw)或是加入臉書的「傳善獎」粉絲團,進一步瞭解這些優質社福機構。「傳善獎」歡迎您加入傳善的行列。
傳善獎網站:http://www.auroratrust.org.tw/
傳善獎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preadconscience
傳善獎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preadinggoodaward/
傳善獎部落格:http://auroratrust.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