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川普落實「美國優先」 台戰略專家:非孤立主義 先不必太悲觀

記者張渝萍/台北報導

川普(Donald Trump)不斷強調「美國優先」與「美國再次偉大」,讓外界很快聯想到他第一任退出國際與區域性組織的決策,對於川普政府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政策抱持懷疑。尤其目前中國在台灣周邊、東海與南海的軍事行動與威脅有增無減,在亞洲國家盟友需要美國支援的需求更強烈之際,川普的不確定性引起盟友擔憂。

對於川普2.0政府,台灣軍事戰略學者與專家認為可以不用太過悲觀,前半年川普還在試水溫,且美國利益建立在與中國權力平衡的情況下,川普沒有理由讓美國在印太權力下降。此外,台灣也必須發展自身戰略,包括在國際經貿、國內海軍戰略人才培養等,茁壯自身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賴美國支援。

川普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專家:美國優先並非孤立主義 而是中是美國本土發展

對於美國利益導向優先的做法,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受訪表示,他並沒有感到很悲觀。他指出,川普就職演說是為向民眾交代,因此並未特別提及印太地區國家的安全議題,主要是強調美國內政以及對周遭國家課稅或邊境問題。

林穎佑表示,美國優先可以解讀為「美國領先」、「讓美國再次偉大」。他認為,川普並非孤立主義,目前國際經貿體系與互動緊密之下,其實是不容許出現孤立主義,「與其說他是孤立主義,不如說川普在政策上重視美國、讓美國民眾有感的原則發展。」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也坦言,美國總統並他不是全世界總統,無論川普、拜登、柯林頓都一樣,美國總統以美國軍事利益、戰略利益優先的考量都是正常的。只是比較拜登與川普,前者偏向拉幫結派,為了達成自己的外交政策,會與盟國合作,但川普從他第一任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是屬於「美國單獨幹」的風格。陳國銘認為,川普這一屆也會延續這樣的風格,且不會太在意盟國反應。

陳國銘舉例,川普對巴拿馬施壓、放話說要買下格陵蘭等單方面舉措就是川普強硬作風之一,「這麼做會影響周邊國家利益,但說真的美國好像不在乎各國反彈,除非這些國家實力很大,像是英法這種大國。」

與中國權力平衡影響「美國再次偉大」 專家:川普不會讓美國在印太失去影響力

而在川普執政後,是否會影響印太地區美中權力消長,林穎佑認為川普不會讓美國權力在此區下降,「因為如果下降的話,就不太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林穎佑指出,川普在執政開始半年,可能會把重點放在俄烏停戰、以哈衝突平息,「他可能就是要把他的重心放回到印太,來去對付中國。」林穎佑表示,川普在這前半年會是在調整方向,就像川普第一任時,一開始也沒有看到要打美中貿易戰的跡象,是過了一段時間才看到,所以現在還是川普執政團隊與國會之間的磨合。

林穎佑指出,川普與習近平已通過電話,「川普不是第一次執政,習近平他以前也碰過,雙方目前還在互相交流跟中間在找對話的機會。」 他認為,在談判期間川普可能會把談判的籌碼拉得較高,在與對方協調過程中達到他想要的結果,並非一步到位、把話講死。

日本街頭播放川普就職新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街頭播放川普就職新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陳國銘則指出,美國在日本、韓國、義大利以及德國都有駐軍,是全球駐軍最多的國家,再加上美國對中國軍事動向的警惕也未鬆懈,「其實我們都小看美國,美國每一年、甚至每天都在緊盯中國動態。」他指出,能即時掌握他國資訊的現代化國家大概就中美英法。

而對於外界認為,川普是否會因為把重點放在俄烏戰爭、以哈衝突而削弱他對印太地區的支持,陳國銘認為不會,「因為美國戰區的概念是用各大洲劃分,掌管範圍很大,除了應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他們還是有能力去應對印太地區紛爭,而這個地區的紛爭當然就是劍指中國。」

美國已整合印太地區防禦系統 抗中有底氣

陳國銘表示,去年年底,就有新聞指出,關島的美軍陸續測試了很多防空飛彈系統,包含愛國者、薩德等,都證明可有效攔截中國的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他解釋,過去美國在審視印太地區防務都是一塊一塊的,分別檢視駐日、駐韓、駐菲律賓美軍以及台灣周遭安全,但川普上任後整合了整個印太地區,從關島到台灣西太平洋防禦系統,「川普讓美國有底氣在軍事上不怕中國,甚至也威脅要對中國加課關稅。」

川普於橢圓辦公室與記者交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於橢圓辦公室與記者交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對於川普對中國強硬態度,陳國銘認為台灣也不用太過開心。他指出,川普商人性格,會反應在希望盟友提升軍費支出以及負擔與美國軍事合作的開銷上。他舉例,日韓都有繳交被戲稱為「駐軍保護費」的駐軍費用,其中川普在第一任時就曾想一口想調升駐韓美軍費用,從10幾億增加到50億美元,幾經談判才改為調升14%,他也曾要求北約NATO盟國的防衛支出要達GDP 2%。

川普曾在競選期間公開稱台灣防務預算低,因此綜合川普過去執政風格與本屆選舉的表態,台灣執政當局很可能在今年被美國要求增加軍費否則削減美台軍事承諾的壓力。陳國銘表示,但這也不完全是壞處,台灣或許就能購入部分想要的裝備,包括攻擊性武器。他強調,「美國會透過軍備來掌控台灣動態,達成與中國的(權力)平衡,打不贏也打不起來,這一直都是美國軍事與政治上的策略。」

台灣應提升生存戰略 加強軍事戰略人才培育

對於台灣是否需要擁有自己的印太策略,陳國銘認為還是要先著重發展經濟實力,晶片產業就是很好的案例,越多產業打入世界供應鏈,提升台灣在世界的重要性。另外,維護第一島鏈航運安全也是一個可以設定的目標,因為航運安全攸關日韓與周遭國家運輸與貿易行為。但陳國銘指出,台灣目前軍力自保都很吃力,要能去保護從麻六甲到台灣航運線的安全,還有很大段距離。

陳國銘也表示,提升生存戰略會是台灣目前首要重點,台灣目前是依靠美國軍事科技來獲得共軍的行動資訊,台灣對美軍購金額中,有一部分是購買美國軍用GPS系統,但若戰時美方不提供座標服務,台灣將會有麻煩。陳國銘建議,台灣可編預算與經費,派遣軍官與美國軍事研究機構交流,無論是參加研討會或是軍事會議,「要多接觸、多交流,才能知道美軍在做什麼。」

陳國銘強調,培養有國際觀的海軍中堅將領人才很重要,要去學更高階的戰術、戰略,等這些軍官日後升上高位,自然就會做出較好的決策,「軍艦花時間花錢就能造出,但是相關戰術戰法如何使用,現在就要培養。但可惜的是,長年以來培養軍事專業人才的預算並不多,也沒看到有進行什麼樣的學術交流。」

專家:不隨美國起舞 台灣應做好備戰、阻止戰爭發生

林穎佑也認為,台灣現在應該要做的是「確保自己的戰略定義」,不能隨美國起舞。他指出,無論美國說了什麼,台灣應將重點放在好好備戰,阻止戰爭爆發,「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是否能導在一起。」他表示,台灣與川普要有溝通管道之外,也要發展自身戰略,例如智庫交流、台美民間或半官方互動都是台灣可以去主動施力的地方。

#川普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