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孩子的世界似乎沒有我們想像的無憂無慮?過去一年,國內因為失落事件而「自殺、自傷或傷人」的新聞案件,發現見報的重大案件至少就有101件,而其中13件當事人為兒少,平均下來每個月至少就有1件。
孩子面對生命中的重大失落時,如果無法好好處理負面情緒,比如說悲傷、憂鬱、生氣或憤怒等等情緒,常常會造成孩子和周遭大人無法彌補的遺憾。
自2012年開始深入國小校園進行生命教育課程,教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失去,兒盟今(4)日公布2016年台灣兒童生活失落事件檢視與分析,發現孩子生活中充滿各種失落,近五成孩子近期曾經歷關係失落,比例最高;八成會傷心、難過,非常想哭。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說,從這兩百場的校園宣導及班級輔導中發現,比例最高的是「關係失落」,近五成(49.9%)的兒童近期曾和生命中重要的人關係疏遠或是遭遇分離;三成五(35.1%)兒童則經歷「物質失落」,失去了某些喜愛或想追求的東西;此外也有一成五(15.0%)兒童歷經「生命失落」,因死亡而使得孩子與生命中重要的人永遠分開。
當孩子經歷這些失落事件,近八成(79.5%)的孩子表示很傷心、難過、很想哭,二成(20.2%)孩子會出現憤怒、生氣等情緒,少部分孩子則會感到害怕、緊張、自責或失望等。陳麗如強調,在少子化的年代,孩子們經常是家裡的「天之驕子(女)」,擁有一切最好的,從小也被教導爭取考試名次、比賽成績,去期待「擁有」;然而,「失去」也是生命無可避免的經歷,但我們卻沒有一堂課讓孩子們好好看待失落事件,以及教導他們如何與失落相處或是如何去尋求協助。
兒盟這次也進一步分析了從校園宣導及班級輔導中得到的數據,歸納出孩子在面對失落事件、處理負面情緒時的三大隱憂︰包括:一、不分享、不尋求協助;四分之一(26.2%)的孩子不會主動分享不開心的事情,三成(29.8%)兒童即使悲傷難過,也不會尋求協助。二、靠自己力量面對負面情緒;七成兒童透過做其他事轉移注意、一成七大哭大叫尋求發洩,僅3.8%會「找支持」尋求他人的支持與安慰。 三、不能說的秘密︰六成一(61.4%)兒童無法開口談「死亡」,因為「死亡」而使重要的人與自己永遠分開,是每個孩子未來都會遭遇到的生命失落。調查發現,超過六成(61.4%)孩子表示他們無法與人討論死亡的事情,而可能選擇將悲傷情緒默默放在心裡。
兒盟指出,失去是生活中一定會有的經歷,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到「失去」,有時失去的是心愛的物品,有時失去的卻可能是一段重要的關係或最親近的人。教孩子面對失去,練習向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好好說再見,更顯得重要,兒盟呼籲家長多關心,多瞭解孩子日常生活狀況。當孩子有失落時,則可「一五一十」陪伴孩子正視失落,告訴孩子:一,一切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五,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一,接受生活的不一樣;十,實在有需要時,請找人幫忙,如果家長不知如何開口,可以撥打免付費的教養專線(0800-532-880),兒盟社工會與家長一起討論最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
另外,兒盟也開辦免付費的「哎喲喂呀兒童專線」及「踹貢少年專線」。期望透過這些開放的管道,讓孩子暢所欲言,放心說出心裡話。※哎喲喂呀兒童專線(0800-003-123),對象:12歲以下兒童。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四點半至七點半。※踹貢少年專線(0800-00-1769),對象:13歲至未滿18歲少年。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四點半至七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