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很多人喜歡吃甜點,不過您知道,中式跟西式,在製作上有哪些不同嗎?有人說中式甜點就是費工,至於西式的最新變化是講究健康。真的如此嗎?一起來看看。
晶瑩剔透的亮黃色,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北京傳統小吃豌豆黃,因為要先把這些豌豆磨到非常的細,才能讓它入口即化,做起來可是非常的費工。
不只豌豆黃,中式點心的製作過程,其實都需要技巧,像這一顆顆跟包子很像的奶黃流沙包,首先要考驗的是師傅的手感,因為雖然有機器可以代勞,但他們還是要摸的出麵團的變化。
手可以下去試一下,看看摸起來有沒有很光滑,要攪拌到直到摸起來像女孩子的皮膚一樣,這樣包出來的流沙包才會好看。
有了軟嫩的麵皮還不夠,奶黃流沙包強調的就是流沙這個口感,首先要讓內餡像液體並不難,關鍵其實是在吃以前,要確保它能安安份份的留在包子裡。
如果說,手勁不好的師傅包的包子,旁邊的餅皮沒有均勻,一蒸下去流沙包會破,內餡就會流出來。
不只要有好功夫,中式甜品製作過程幾乎都很費工,像這玉桂蘋果酥,看起來很簡單,餅皮加奶黃餡再配上蘋果切片,其實花時間的地方卻不少,先是中間的奶黃餡就要冰上一晚。
等到蘋果片撒上玉桂粉之後,還要再放置一整夜才能入味,提早做或多做,怕水果會壞,做少了又怕供不應求,中式點心就是花時間。
至於在西式點心方面,因為健康是許多人最重視的一環,因此不少創意師傅想盡辦法要改變傳統作法,像油,能不用就不要用。
油在烘焙過程當中當然是非常的重要,油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就是增加甜點的香氣,另一個就是保持甜點的濕潤,以及豐富的口感,先用比較高一點的溫度,(發想自牛排)把甜點外面封住,然後再調低溫,讓濕潤能保留在甜品中,所以說,烘烤時間要比一般的製作甜點時間要長。
有著營養碩士背景的JESSICA,藉著堅果粉以及烹調技術的變化,和姐姐兩個人,靠著無糖無油的獨門技術,從零開始,開店的第一個月,收支就能打平,讓他們相信,用心的美食是絕對會受歡迎的。
採訪撰稿:李漪灝
攝影剪接:魏國旭
音樂提供:音韶唱片
受訪者
示範師傅 張永熾 vs. 聲音來源 白宇恒
無油甜點店長 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