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這樣做──台中市文華高中
前言:打破傳統美術課,單一靜態的教法,文華高中的美感特色選修課,讓學生以在地文化為素材,自行設計LOGO,做成印花布與衣服,還製作帆布包、方巾等產品,打造專屬文創品牌。
文/黃啟菱(未來Family)
在升學壓力最大的高中階段,美術課常被忽略,台中的明星學校文華高中卻顛覆了這個現象,在既有的美術課之外,還開了美感特色選修課,讓學生以家鄉文化為素材,打造自己的文創品牌。
「以往的美術課,就只是畫圖,但美感特色選修卻讓大家走出教室,觀察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美的元素,」三年級學生陳玟靜說,她與同學以三星蔥、油桐花與台灣島嶼為元素,轉化成為站在樹梢的鳥類造型LOGO,絹印成布、裁成衣服,過程繁複困難、還花了許多課後時間,但讓她體會到美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可能性。
文華高中美術老師、台灣師大美術系博士生高嘉宏說,傳統的美術課,以藝術教育為主,大多重視創作、認知與技巧,但據他調查,一般高中生中,未來會進入藝術創作、設計等領域的人並不多,例如文華每年級約有800個學生,想走藝術或設計之路的人,頂多20個。
「也就是說,從國小到高中、總共要上12年的美術課,但又不是以培養藝術家或設計師為主要目的,」在此情況下,高嘉宏開始思索美術課有沒有其他可能;而107課綱上路後,各校必須開出特色選修,這讓他興起了開設美感特色選修課的念頭。
以穿搭為主題,美學融入生活
要讓孩子有感,與生活結合最為有效,比方說,高中階段的學生最在乎穿著,高嘉宏便以「穿搭」為發想,設計相關課程。
他先讓同學從芭比娃娃看人體,再研究名模林志玲的比例,帶出黃金比例的概念,讓大家討論比例與美的關聯,最後讓同學們研究街頭穿搭、實驗制服穿搭。
同學們都對這堂課興趣盎然,這又給了高嘉宏靈感,他再以「布」為主題,設計出一學期的課程。首先,他讓孩子做手工書,在做書衣、裝幀的過程中,可以對材質、色彩與比例有充分理解,這本書也用來當作孩子的學習手冊,記錄學習歷程。
然後讓學生動手玩植物藍染,學習這門客家技藝,接著同學自己設計LOGO與印花布、絹印而出,最後試著打版、裁製一套衣服,「除了用藍染跟花布外,大家還到布莊買布來搭配,每組只能花500元,整個過程很像Project Runway(決戰時裝伸展台電視真人秀)。」
在課程當中,高嘉宏連結許多外部資源,例如請來台灣品牌印花樂團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老師到校開講,也帶同學參訪金典文創聚落,實際跟藝術家和設計師交流。
走出教室實地感受文創美學
同學們還去台南進行文創之旅,參觀了林百貨、佳佳西市場旅店等,討論老建築活化再運用的議題;也嘗試設計環保燈具、製作造型椅、做壽司練習搭配食物的色彩與擺盤等。高嘉宏表示,以前的美術課教學著重在讓孩子「see」,他想試著讓孩子「feel」,有了感覺、就有思考,未來孩子就有「choose」的能力,「有選擇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以後創業開店,就懂得選擇比較好看的招牌,那我們市容就會變得漂亮一點,穿衣服、買東西,也都是選擇,都關乎美感,」高嘉宏認為,若能在孩子心中埋下美感的種子,發芽後將有許多可能。
結合文史學科的美感教案
今年的美感特色選修,高嘉宏跨領域結合了歷史、地理、公民等科目,以台中舊城為主題,讓同學設計自己的文創品牌;修課同學鐘孟筠說,在老師上課介紹台中舊城的歷史與文化之後,大家就進行實地踏查,然後分組討論、設計思考,將設計的圖像實際製成文創產品。
高嘉宏說,一提到台中,多數人會想到綠園道、草悟道等等,很少人會想到以火車站為核心的舊城區,畢竟隨著商圈轉移,眾人目光焦點都移往新興區域,但其實台中舊城區有其深厚的文史底蘊,他很希望同學們能了解自己的家鄉。有同學以台中火車站、刑務所演武場、台中州廳等建築為主題,繪製圖像製作成帆布包和紙袋,也有人以鐵路小旅行為題,將各站特色畫成地圖印方巾等作品,「以前總會覺得,文創商品很貴,但在我們討論、設計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其實都是智慧與創意,後來再看到文創作品時,比較會用欣賞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設計理念,」鐘孟筠說。
延伸閱讀
英檢五趨勢,為學習而評,不為測而測
單車天使踩踏向前,尋找夢想
體貼迷人的老婆,是老公尊重出來的
你不需要做個好媽媽,單純做個媽媽就好
婆媳問題,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