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文元/綜合報導
國際間設立的自由經濟貿易區,以杜拜最成功,其中在1985年成立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就佔了杜拜總體GDP的四分之一,每年營業額更有超過3成的成長,主要是因杜拜政府管制寬鬆,讓市場機制自行運作,反觀中國和韓國,積極成立自貿區卻因為政治強勢介入,導致開發過剩、或是力道分散,讓中韓的自由經貿特區招商冷清,淪為鬼城。
杜拜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是重要的貿易港口,自古以來,來自全世界的商人都會到這裡拿黃金換香料。挾著海空優勢,杜拜成為歐亞非與中東地區的重要貿易樞紐,加上政府大力引入外資,成立於1985年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堪稱世界最大的人工港,貿易量佔杜拜GDP的四分之一,每年營業額成長超過3成。
阿拉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凱迪文表示,杜拜前10到15年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外資的不斷投入。
由於杜拜政府管制寬鬆,在這裡設點的外資無須保人,可以百分之百持股,而且利潤百分之百回收、50年免繳營業稅,期滿還可再延長,連員工也免繳所得稅,加上申請程序超快速,只要2個月就可以完成進駐,因此吸引超過7000家企業進駐;包括台灣的華碩、宏碁、鴻海、宏達電也看準杜拜自貿區好處多多,搶進杜拜設點。
反觀中國因為政府強勢主導,一心想將天津自貿區打造成中國曼哈頓,卻因為野心過大,短時間內大肆開發,導致供應過剩,其中響螺灣商務區一口氣建了48棟大樓,卻有高達3成成了蚊子館,至少要10年才能消化,讓開發商急著兜售。
同樣跛腳的自由經濟區,還有韓國。
仁川自由經濟區位於東北亞中心,距離61個城市僅3小時航程,幅員超過100萬人口。韓國目前共有8個自由經濟區,但2003年到2012年,外資在韓國自由經貿區投資的金額為68億美元,僅佔所有外資的6%,遠低於政府預期。
最大原因也和政治介入脫不了關係,為了討好選民,韓國政府力求雨露均霑,各地都設自經區,導致火力分散,最後只是一場空。(整理:實習編輯白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