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結果顯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專家提醒,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透過定期篩檢乳房健康相較非篩檢,發現早期乳癌個案比率,前者高達86%,後者則為56%,早期治療治癒率較高,其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同時也建議女性多運動,也能降低乳癌發生率。
(圖與新聞內容無關/攝影者ASweeneyPhoto,flickr CC License)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指出,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高達11,769位婦女罹患乳癌,並與2013年發生人數相比,新增441人,發生率增加3.89%,為癌症排名個案增加最多的癌症,平均每天約有32名婦女罹患乳癌。乳癌死亡率排名則為第4位,死亡人數為2,071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
乳癌在台灣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女性有任何異狀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同時,每年也要定期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篩檢,並且隨時留意乳房的變化,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來檢視乳房的健康。
台灣癌症基金會強調,根據統計,透過篩檢而發現的早期乳癌(0-2期)個案比率達86%;而非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則為56%,定期篩檢容易發現早期乳癌,早期治療則治癒率較高,其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未篩檢在晚期發現的乳癌(4期)僅剩下27.8%的五年存活率。
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者(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等二等親內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至少應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此外,在飲食上也要避免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每天力行蔬果彩虹579、體重控制及規律運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另外,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提到,臨床上發現,許多乳癌患者切除淋巴後,看見傷口已癒合,手臂關節活動度也正常,就開始忽略手部運動及淋巴水腫預防的照顧,導致出現關節僵硬、淋巴水腫等問題,使整條手臂腫到無法舉起,也無法拿起東西,而傳統治療觀念,乳癌患者擔心術後增加淋巴水腫,因此常被禁止或是自我設限不做上肢激烈運動、搬提重物或者做家事,長期不活動的結果更容易造成上半身痠痛與僵硬,反而使生活品質大退步。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暨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常常聽到乳癌病友說自己不能提超過2公斤的重物,事實上這個觀念應該要改變,只要掌握重量、次數、痠痛感承受原則,並善加使用復健小道具(如彈力帶、沙包、小皮球),每天漸進式訓練肌力,可提升體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再加上每天溫和按摩、溫和的肌肉收縮與抬高,都可以減緩淋巴水腫的狀況,同時,乳癌病友如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
▲10月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2017乳癌防治宣導活動愛波舞后召集令,呼籲民眾多運動已降低乳癌發生率。(圖/台灣癌症基金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有運動經驗的年輕女性會降低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理由在於運動鍛鍊有助雌激素的代謝,因此呼籲女性朋友要多多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還能遠離乳癌的威脅。
世大運男子舉重無限量級銀牌得主陳世杰,響應10月乳癌防治月,現身由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2017乳癌防治宣導活動–愛波舞后召集令,以力士之姿教授乳癌病友姐妹「提升肌力三大絕」,包括胸肌、菱形肌及臀大肌運動,並結合彈力帶的使用,可增強肌肉功能、減緩淋巴水腫情形。而不甘示弱的乳癌病友姐妹,也使出「輕紗舞裙擺電臀」邀請陳世杰一起扭動,現場熱鬧非凡。
▲世大運男子舉重無限量級銀牌得主陳世杰(中),現身由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2017乳癌防治宣導活動愛波舞后召集令,以力士之姿教授乳癌病友姐妹提升肌力的方法。(圖/台灣癌症基金會)
▲10月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2017乳癌防治宣導活動愛波舞后召集令,呼籲民眾多運動已降低乳癌發生率。(圖/台灣癌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