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iDay影音邀稿毛奇
拋開繁忙工作,為自己下廚,好好吃頓飯吧。
深夜時段起家,聯合報專欄作家,同名書《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二魚文化出版。
行走田畝以及菜市場間,以文字為食,食物以明志。
現正於義大利慢食大學修業中。
《五星級明日餐廳》這部電影,環繞在麵包的剩食利用上。不親自跑一趟義大利,真的是不知道這個國家的人是如何重視麵包的呀。
的確來到義大利生活之後發現,麵包是日常重要的澱粉來源。當然麵條也是,乾燥義大利麵條的發明,因其方便保存的特性,曾經解決了義大利的民生問題。不過麵包真正是日常所需的基本糧食。
早上8點,除了給早起人的咖啡店外,第一個開門的就是麵包店。生鮮超市裡也固定有一區是麵包坊的區域,當然通常這種超市便宜麵包的口感不會特別優越,但是價格便宜,很多人還是買了回家佐餐吃。舉例來說,簡單午餐通常就是蔬菜湯和一片麵包了事。在學校吃午餐,餐台第一位就是為穿廚師服的壯漢,擁一籃麵包片自重,朗聲念出妳當日點單外,接著問你要不要麵包。上餐館,他們也會照例端上一籃麵包。當然相比之下,這些佐餐的餐館麵包就不一定會被人吃完了。如此平凡的事物,橫跨在美味奢侈陪伴和日常維繫生命所需中間,不能沒有麵包的存在。
有義大利「詩人主廚」美稱的Massimo Bottura有鑑於此,在米蘭世界博覽會期間,在米蘭市郊的貧窮移民區域開展了一個「麵包剩食餐廳」計畫,也就是本紀錄片拍攝的始末。如果觀眾想在本片看到豪奢享樂,可能會大失所望。開頭的遊民在火車站,面對鏡頭的自白,列車進站,在轟隆轟隆背景音中他大叫出聲「我有生命、我有自由」。暗示本片麵包與供給生命的諸多思考。Massimo邀來各地名廚客座,以西方文化中極具象徵意義「分食麵包」為基礎,使用剩食麵包製作出美味的料理,提供給難民、無家者、弱勢群體。
這部片的看點有二:第一,chefs table主廚大集合,可以看到他們怎麼思考剩食餐廳實踐的。比如法國廚神Alain Ducasse一直強調料理要少糖少甜,讓人聯想到廉價的甜與貧窮的連結。但當他說出「至少在這用餐的兩小時,是愉悅享受」時,Massimo打斷他「這並不是施捨!」。身為穆斯林移民第二代的Noma主廚Redzepi(同場加映:《喫電影。展─冠軍廚房》)有點咄咄逼人問Massimo「這(餐廳)是一生的實踐對不對?」,Redzepi說,身為曾經一無所有的移民第二代,廚師也習慣照顧人,那這樣的餐廳就該這麼做。
第二、弱勢對象的敘事是很立體的。她們是不願意去收容所想要保有自由的街友,是來自非洲的難民、前娼妓,是行動不便者。也或者是退休很久的老太太。是年輕時用藥的刺青漢。他們都有主體性,都有對人生的選擇。他們一起享用了餐桌。
因此搭配這樣麵包剩食的概念,來製作麵包沙拉(panzanella)。這道國民麵包沙拉,使用放了幾天的麵包惜食利用製作,加上隨手可得的材料:洋蔥、番茄、羅勒。淋上大量的橄欖油和用白酒醋調味,價格親民,材料也不難取得,非常適合小家庭在家庭試試看。台灣義大利大廚王嘉平喜歡將這樣老麵包泡水後,再稍微烤一下,做出烤麩的質感,也是一絕。
麵包沙拉(panzanella)食譜
【材料】麵包、番茄、洋蔥、黃瓜、配色的生菜(紫色菊苣)
【調味】橄欖油、白色葡萄酒醋、羅勒葉、鹽巴、胡椒粉
Step 1:小黃瓜切片,洋蔥切片,菊苣切片
Step 2:便宜的乾麵包撕碎成塊,加點水泡軟
Step 3:加橄欖油和白酒醋
Step 4:拌一拌!隨性加上羅勒葉點綴,就是家常美味,麵包再生的沙拉!
【電影餐桌緣起】電影裡的佳餚美饌,往往令人扼腕看得到卻吃不到,是建築在想像中的渴望美味。試想跨越時空,親手將道道銀幕美食化為真實饗宴,與角色並肩席坐共享美味,該是何等樂事?
美食專欄作家毛奇本次為大家介紹很不一樣的美食電影─《五星級明日餐廳》,因理念倡議美食社會運動,推行「食物零浪費,剩食變盛食」的飲食革命,讓唾手可得的基本食材也能轉化為道道米其林美味料理,邀請您也一起愛護地球、加入食物再利用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