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原邦交國多明尼加,今(1)日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與我國斷交,而3月才剛送完50台悍馬車,做為穩定邦交保險,多明尼加卻在中國大陸經濟金援上的利誘之下,斷了與我國長達77年的外交關係。
目前台灣共剩下19個邦交國,分別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共和國、帛琉共和國、所羅門群島、吐瓦魯國、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教廷(梵諦岡)、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及聖文森。
▲圖/中央社
歷年與我國斷交國家
多明尼加(2018年5月)
位置:北美洲
人口:約1047萬人
執政者:蔡英文
斷交原因:我國月前才決定祭出高達10億台幣的軍備援贈外交,但仍不敵中國巨額金援,雙方斷交。
巴拿馬(2017年6月)
位置:中美洲
人口:約400萬人
執政者:蔡英文
斷交原因:中國給予巴拿馬文化上、學術與經濟上的支持,並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聖多美普林西比(2016年)
位置:西非
人口:約20萬人
執政者:蔡英文
斷交原因:要求要求我國給予2億1千萬美元(約台幣64億元)的金援,我方卻認為不應和中國在金錢外交上角逐,因此決定終止雙方關係。
甘比亞(2013年)
位置:西非
人口:約191萬人
執政者:馬英九
斷交原因:曾兩次與中華民國斷交。在1974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1995年再復交,2013年再度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馬拉威(2008年)
位置:非洲
人口:1809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中國允諾給予10億美元幫助開發天然氣,且贊助國家基礎建設,但事後中國未履行承諾,讓馬拉威相當後悔。
哥斯大黎加(2007年)
位置:中美洲
人口:460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哥斯大黎加無法拒絕與中國建交的三大理由,包括政治正確、符合「聯合國憲章」(UN Charter)基本原則,以及成為第1個與中國建交的中美洲國家。但我國不願給予更多直接援助,是阿里亞斯決定與中國建交的決定性因素。
查德(2006年)
位置:非洲
人口:1360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屈服來自中國之強大壓力,決定與中國復交,我國暫停與查德共和國外交關係。
塞內加爾(2005年)
位置:非洲
人口:1180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中國提供2億美元的援助作為建交的條件,並承諾修建一條河底隧道,塞內加爾致函前總統陳水扁,宣布與中國復交,跟我國只維持經濟、商業和文化關係,並表示兩國仍是朋友。
格瑞納達(2005年)
位置:拉丁美洲
人口:11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儘管在2005年斷交,但格瑞那達多次發言支持我國參與聯合國,並支持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萬那杜(2004年)
位置:大洋洲
人口:22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並向中國致歉,當年還曾爆發中國要求萬那杜內政部禁止台灣旅客出境事件,所幸我國提前得知情報,趕赴機場解除危機。
多米尼克(2004年)
位置:加勒比海
人口:7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多米尼克新任總理史卡利上台後,不斷向中國方面示好,藉此作為要求我國金援的籌碼,最後終與中國大陸宣佈建交。
賴比瑞亞(2003年)
位置:非洲
人口:395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中國趁著賴比瑞亞內亂,亟需聯合國維和部隊協助及臨時政府即將交接,利誘賴比瑞亞結束與我國關係,並與中國建交。
馬其頓(2001年)
位置:巴爾幹半島
人口:2000萬人
執政者:陳水扁
斷交原因:馬其頓政府高層發生人事變動,當時馬其頓外交部長拒絕接見我國官員,我國輿論不認同以金錢外交挽回,馬其頓後與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