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與哈佛大學天文團隊合作,克服北極酷寒冰雪,在格陵蘭架設望遠鏡,格陵蘭望遠鏡現已加入國際觀測計畫,預計1至2年內能捕捉到大黑洞的影像。
▲圖/中央社
格陵蘭望遠鏡口徑12公尺,是目前唯一一座位於北極圈內的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今天在台大天文數學館舉辦「在北極看見黑洞 格陵蘭望遠鏡開啟天文新頁」記者會。
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執行負責人、中研院研究員陳明堂表示,中研院天文所團隊主導改裝望遠鏡以適應酷寒環境,並與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將望遠鏡搬遷到格陵蘭完成架設。
格陵蘭望遠鏡與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簡稱SMA)、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簡稱ALMA)等,形成一個接近地球直徑的陣列式望遠鏡。
▲圖/中央社
陳明堂說,格陵蘭乾燥寒冷,最高點是於海拔3200公尺高的格陵蘭峰頂站基地,如同一個寒冷的沙漠,非常適合做天文觀測。
中研院院士賀曾樸表示,格陵蘭望遠鏡加入全球觀測,透過全球各地眾多電波望遠鏡相連,形成高影像解析度的全球陣列,影像解析能力比全世界最強的光學望遠鏡還高1000倍,以觀測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賀曾樸說,計畫的特點是格陵蘭望遠鏡和智利的ALMA形成地球南北向的最長基線,約1萬公里,為ALMA在「特長基線」觀測工作提供一個重要、獨特的超長基線。
天文所團隊去年底調校格陵蘭望鏡時,第一次接收到來自太空的電波訊號,加入國際觀測計畫後,預計1年至2年能取得黑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