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莉燕/遠見雜誌
2018年6月6日這一天,是富士康在深圳正式成立30周年紀念日,富士康總裁、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地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辦了30周年慶祝會暨實體經濟與數位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
眾多穿越時空的老照片、精心製作的專訪影片,以及30年來製造的各式電子產品,罕見曝光了富士康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現場冠蓋雲集,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中國工信部司長謝少鋒等官員及友商企業負責人親臨同賀。
開幕致詞,郭台銘從一張1988年5月25日在深圳羅湖口岸的合影開始回顧,當年考察深圳的投資環境,選地時,亡妻林淑如還陪同在身旁。不久之後,富士康在大陸所投資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正式成立。
▲郭台銘。(圖/富士康提供/遠見雜誌)
富士康設廠的第一年過年宴請,郭台銘親自給每一位員工端菜,還曾擔任老師幫農民工上課,組織員工學習,黑板上寫著富士康的經營理念「愛心、信心、決心」,倡導邊工作邊學習。
「當初我就提出『習理論』,」郭台銘說,拆解學習二字,學是知識的積累,習是一個實際的操作,而習比學重要。
「因為習這個字就是鳥自飛,當一個是科長帶著一個作業員,就像老鳥帶個小鳥在飛,如果放太高小鳥會摔死,放得太低也學不會飛,所以習比學重要。」,在1988、1990年,郭台銘是「習理論」的支持者。
1996年,買地興建龍華科技園區,視察工地建設時,郭台銘在現場穿著雨鞋的模樣被照相機拍下來。
「因為當初給的就是一塊荒地,沒有五通一平,也沒有七通一平,我們把每一塊砂石、每一根雜草除出來,每一個磚塊、每一個鋼筋、每個地下溝管線,甚至排水溝的溝蓋子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郭台銘說。
篳路藍縷的年代,秉持著山西人走西口的精神,富士康高層早期沒有辦公廳,郭台銘本人是在貨櫃屋裡辦公。
工作除了要有頭腦,還要有體力。當年工廠供餐,每天早上提供員工一個雞蛋,郭台銘記得很清楚,當年每位員工的薪水是180元人民幣,伙食費卻是240元人民幣,伙食費比薪水還要高,就是為了員工的健康。
▲富士康30週年,郭台銘在台上致詞。(圖/富士康提供/遠見雜誌)
他進一步指出,1997年,我們給員工在深圳舉辦集體婚禮,當時深圳市政府、科技局長給我們證婚,我們對員工不但提供工作機會,吃喝拉撒睡,還要包辦他所有的東西,包括婚姻,我們真正回歸到人民公社時期,但我們學到了很多。
郭台銘表示,2006年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生出「富二代」,早期為他們打下健康的DNA,現在已經有了「富三代」。「富二代」的員工,當時,我們規定不但每天要吃一個雞蛋,為什麼美國人身體比中國人身體健康?因為美國的小孩子每天早上起來吃兩個蛋。當時還提供員工雞腿。
為了吃雞腿,他還去買了一個大冰箱,同仁問他為什麼要買冰箱?他回說,我必須禮拜一買到禮拜五,禮拜六才可以一人分一隻雞腿。郭台銘把深圳和昆山的雞腿都買了還不夠,還要買來冰著。
富士康為廣大農民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也是在2007年12月第一個積極回應落實《勞動合同法》,一次簽約的人數就將近10萬人,人潮洶湧,全數在一個場地簽約。
投資大陸的第一個十年,是富士康自一個150人的小廠蛻變為百萬員工大企業的成長之路,第二個十年,則孕育了一個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製造業巨頭。第三個十年,富士康則希望讓世人見證用「智造」改寫中國製造的決心。
迄今,富士康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製造服務商。自2010年至2017年,富士康總出口金額平均占全中國的3.9%,進口占全中國的3.6%。30年來累積的外匯是2400億美金,相當於中國3.8兆美金外匯存底的7.8%。
展望未來,郭台銘直指富士康抓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就是工業互聯網。
「我們不但不會裁員,現在還大量引進有實體經驗、軟件、跨領域的員工,」郭台銘直白說,有念過書的跟有經驗的結合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交換所得:「這是我們公司未來成長的契機。」
投入工業互聯網,郭台銘更提及了中美貿易摩擦。
「中美不是貿易的摩擦,而是技術的比較、技術的競爭,」郭台銘觀察到,美國在實體經濟上依舊領先中國,不管是在飛機引擎、輪船、半導體,還是領先中國滿多。中國現在要急起直追,就是靠設計技術跟製造技術,這是實體經濟的範疇,不是個「虛」的互聯網經濟。
「我們現在開始要補修人工智慧的課程,」郭台銘指出,未來是一個改變的時代,從他辦公室秘書到所有的生產線倉庫管理員,全部的人都要學什麼是人工智慧。
郭台銘不僅是一位霸氣總裁,同時也是為很多人提供機會、把大家都照顧好的大家長。三十而立,富士康30周年紀念中,員工是最重要的篇章。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