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南部經歷了一場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解了水庫水情,但6月初乾旱時,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有效蓄水率僅剩2%,讓不少人開始憂心,氣候變遷不再只是名詞,而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狀況,台灣恐已進入「水耗竭時代」。
▲曾文水庫在今年5月23日的蓄水率,水位標示線清楚可見。(圖/中央社)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有效容量達45373萬立方公尺的曾文水庫,在6月7日乾旱時期的有效蓄水量僅剩1022萬立方公尺,也就是瀕臨見底的2%。經歷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後,截至26日,曾文水庫有效水率已達25%,水情稍解,卻仍不足供應緊接而來的二期稻作用水。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吳瑞賢認為,台灣水危機原因出在水庫太少,就算積極清淤,也無法解決蓄水量不足的問題,且水庫是30、40年前設計出來的庫容,「現在用水增加多少?」據官方統計,全台水庫總容量是20.5億立方公尺,而水庫年供水約41億,平均需運轉兩次,負擔重。
▲曾文水庫從18日晚間起連日大雨後,對水情幫助不小。(圖/中央社)
但南區水資源局主任劉俊杰強調,經濟部也曾提過開發水庫,但環保署重視水土保育,中間平衡該如何拿捏,「水庫蓋不蓋?不蓋沒有水,水怎麼來?」
吳瑞賢表示,水資源危機正在發生,「我們都在等梅雨跟颱風,但台灣風險很大,因為你的口袋只夠過半年。」他認為政府不能只是「拜神佛求降雨」,政府要有膽量蓋水庫,進行開發管理,才能帶領台灣度過水耗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