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淪為世界的垃圾桶?台灣的港口被直擊,國外貨櫃倒出來的東西全是廢棄物,統計到今年7月,就有超過100萬噸、約4萬多個貨櫃的廢紙及廢塑膠湧入台灣。對此,環保署在今(30)日親上火線回應,表示部分廢棄物對於某些產業來說,其實是有用的原料,未來也會重新檢討進口的項目。
▲垃圾處理議題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被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中國大陸年初頒發「禁廢令」,不再接收歐美國家的廢棄物,而台灣今年在短短7個月內,這些進口的廢紙、廢棄塑膠袋累積突破100萬噸,換算下來相當於4萬多個貨櫃。以廢棄塑膠袋為例,去年上半年進口9萬3千公噸,到了今年竟暴增至24萬多公噸,多了263%!另外,廢紙也從57萬噸成長至76萬公噸,增加134%。
▲環保署在8月13日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
台灣是否接棒中國大陸,成了世界「新的垃圾場」?引發民眾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台灣的垃圾都消化不完了,還要接受別人的廢棄物,直呼實在太誇張!垃圾除了會造成環保汙染問題之外,國外廢棄物來台也會影響資源回收的價格,衝擊回收業者的生計。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駁斥「世界垃圾場」一說。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單一的瓦楞紙這個才同意進口,所以說如果它是從回收來的,像雜誌這些東西未來就會被禁掉,因為這部份我們國內自己收就有了,那我們希望說把它禁掉之後,他(業者)能轉而用國內的料,這樣國內的價格就不會繼續壓低。」
▲國外進口垃圾量增,也會對台灣回收業者造成衝擊。
「台灣是循環經濟的熱點,不是世界垃圾場!」張子敬說,國內有紙漿需求,開放業者以產業用料的名義進口廢料,6月時發現垃圾量越來越多,環保署採取比較嚴格的措施,修改產業用料的項目,未來也會重新檢討篩選進口的項目,若是和台灣回收有重複的將會禁止輸入,保障台灣資源回收體系,不過最快也要等到10月份才可能修法。(編輯:廖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