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6個多月的太空旅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派出的洞察號(InSight),撐過沒有音訊的「恐佈6分半」,於美東時間周一下午3點(台灣時間周二凌晨4點)登陸火星表面,開始長達2年的火星地震波探測。
▲「洞察號」登陸後,才會回傳訊號。(圖/翻攝自NASA)
洞察號今年5月發射升空,於美東時間周一下午靠近火星大氣層,為了避免機器燃燒或是被大氣層彈回,探測器以12度角、時速19800公里穿越火星大氣層。在進入降落階段時,則會彈出隔熱罩降低大氣摩擦熱量,並藉由阻力降速到時速1350公里左右。離地面約16公里處,探測器會打開降落傘緩衝,一直到離地面2公里的地方,再用火箭助推器緩緩著地。
▲「洞察號」在火星拍的第一張照片。(圖/翻攝自推特)
整個登陸階段由於傳訊時間延遲加上全電腦操控,NASA只能在登陸成功後,探測器回傳的「嗶嗶」聲做為確認,因中間約有6分半鐘的時間毫無音訊,因此NASA也稱整個登陸過程為「恐怖6分半」。
NASA此次耗資9.93億美元(約新台幣309億元)打造洞察號,將在之後2年對火星的地震波進行探測,希望能藉此分析、研究火星、地球等太陽系行星構造的異同之處。(編輯:于川)
觀看影片請點選該網址》https://goo.gl/t9J2J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