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台商首當其衝 學者兩藥方趨吉避凶

美中貿易戰火未歇,國際經貿與金融環境不確定性升高,對台商尤其是大陸台商而言,無疑是首當其衝。對此學者表示,轉型升級、轉移生產基地,仍是台商趨吉避凶的最佳良藥。

▲美中貿易戰火未歇。(圖/中央社)

安侯建業(KPMG)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讀書會,邀請產、學界人士與會分析明年全球景氣展望,以及美中貿易戰下的台商因應對策。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初公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下修0.2%至3.7%,其中貿易成長率更大舉下修,不可否認,全球關注的焦點,幾乎都鎖定在美中貿易戰上,因為它是造成這次全球經貿與金融情勢劇烈動盪的始作俑者。

另外,吳孟道也提到影響當前全球金融情勢的四隻「灰犀牛」,除了美中貿易戰外,還包含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新興市場通貨危機、10月全球股災等,都讓市場擔心未來金融市場衝擊效應恐將開始傳染至實體經濟,也讓現今國際金融情勢增添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2019年全球景氣展望可說是蒙上一層陰影。

面對如此詭譎多變的國際經貿與金融情勢,台商應如何因應?吳孟道坦言「選項不多」,不是轉型升級,就是轉移生產基地。他提及,過往中國台商多以外銷出口導向的代工生產模式為主,近來在中國十二五及十三五規劃的誘導下,雖有部分台商慢慢轉型為內需導向,但比重仍然不高。

吳孟道認為,在這次美中貿易戰的威脅下,台商應可痛定思痛,積極思考從外銷轉內需的路徑,而開創自有品牌、多角化經營或技術升級等,也都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應一併考慮。

另外,中國最近通過個人所得稅修正,並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會計師劉中惠表示,新法對「稅收居民」的定義作出了修改,以往台籍人士只要每年離開大陸累計超過90天或單次超過30天,便屬於「非居民」。修法後每年在大陸居住滿183天,便屬「稅收居民」。

然而,劉中惠說,此修法並不改變台籍人士已構成的「稅收居民」身分,但在中國與全球各國強大的共同申報準則(CRS)資訊交換網絡下,個人的海外資產情況極易被中國當局掌握,包括處於避稅天堂的開曼或BVI等境外公司。若這些公司透過安排,與中國境內個人或公司存在大量關聯交易,而又累積龐大利潤時,即可能「原形畢露」。因此,劉中惠提醒,若台商的經濟或生活重心已遷到中國,便可能在當地構成稅務上的「住所」,不論居住天數長短,或者短暫離開,均不能改變其個人的全球收入均需要在中國當地課稅的事實。

中央社
#美中貿易戰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蕊米打電玩】跟著蕊米一起打鬼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