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什麼你很節儉,但存款卻增加得很慢?覺得存錢很辛苦,成果卻又很無感?節儉是好事,但省錢要避免三個最常見的「省錢迷思」!才會讓你存錢速度變快,真正存到錢。
▲刻意存錢往往存不到錢(圖/翻攝自資料照)
迷思1. 刻意省錢
「我很努力存錢,為什麼存款都沒增加?」
「多努力?」
「我逛街時有刻意不買衣服,吃東西時不會點太多了呀…」
許多朋友,常常會”宣稱”自己在省錢,類似這樣的話你可能常常會聽到。
為什麼「刻意省錢」通常會失敗?
當你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刻意去做時,也代表其他大多時間,你都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最省力的省錢方法,就是「養成習慣」。
常見的方法就是記帳,雖然很麻煩,每天要記錄數字,這就是養成習慣的過程。許多人以為自己有節儉的習慣,但是辛苦忍難的背後,卻失敗在少數一兩次鉅額的花費和犒賞自己上。
其實最好的省錢方式,就和呼吸一樣,你不會某天早上起床才大聲宣布:我要呼吸!你也不會讓呼吸有時急促、有時停止。當省錢和呼吸一樣自然,你的存摺與財務也會越來越健康。
▲每個月多省3000元,已經是很好的成績。(圖/翻攝自資料照)
迷思2. 期待過高
「你有辦法比上個月省下一萬元嗎?」
我問過上百位朋友這個問題,真的能省下一萬元的人,兩隻手就數得完。
真相是:就算每個月省下一萬元,十年也才省下120萬
花費十年省下120萬,在台北可能連一間廁所都買不起,更何況大多數的人每月省不到一萬元,如果只看每年省下的金額,也許會覺得很「無感」。
但並不是省節儉沒用,而是你的期待太高。
把自己對省錢的期待,降到合理的數字,例如每個月平均比現在多省3000元, 事實上已經是很好的成績。
並不是省的錢少就選擇不節儉,而是兼顧節儉與生活品質,選擇合理的消費。
▲該花的錢不能省,才是真的存錢(圖/翻攝自資料照)
迷思3. 忽略機會成本
你努力省錢的背後的代價,是多少「機會成本」?
企業為了省錢,購買沒效率的機器。
老闆為了省錢,聘用了便宜但不適任的員工。
上班族為了省錢,吃便宜的便當和泡麵卻傷了身體。
小資族省下進修的錢,卻失去了未來成長的機會。
看似省下的錢,背後往往有許多隱形的機會成本。
到底該省錢和不該省錢中間,要怎麼分辨差別呢?
花錢的技巧:「 30年後的你,還會想要花這筆錢嗎?」
花錢並不是壞事,除了改善生活品質,有時候也會是划算的投資。
買一款最新型的但很昂貴手機,很好用、很有面子,但30年後你不見得感受得到同樣的價值。
每天喝一杯飲料,讓心情很舒坦,30年後你只會覺得當年攝取太多糖分。
讀一本好書,看似很貴,但書中的某一句話也許影響你一輩子。
快速結論:別陷入省錢的迷思!
1. 省錢是和呼吸一樣的習慣,你不會今天早上起床才宣布要呼吸。
2. 不要期待太高,對省錢成果要有合理的預期,才可能持之以恆。
3. 不要省錢省過頭,小心每次省錢背後可能的代價。
※本文內容授權自《Mr. Market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