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敏感年大集合,中國管制言論動作加大,敏感詞多如牛毛。但對於哪些是敏感詞、觸發敏感的運作機制是什麼,一般人難以得知,一股自我審查的低壓全面籠罩。
▲2019中國敏感年,中國管制言論動作加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019年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不少重要日期都在今年「逢五逢十」,包括中美建交40週年、五四運動100週年、六四事件30週年、中共建政70週年、太陽花及雨傘運動5週年等重要週年紀念。
有學者私下透露,今年3月學期初,校方就陸續約談了幾位常對外發表文章的老師,要他們「低調一點」,「你們都知道的,因為今年很特別」。但向校方詢問不能觸及的敏感議題是什麼,對方又不給答覆。
敏感詞「只能意會不能言明」的怪狀,同樣讓微博「大V」們感到困擾。就連看似和政治扯不上邊的科學文章,受到的限制也不亞於人文史地類。
一名專門寫科學文章的微博「大V」撰文介紹美國鉛筆為何是黃色的,因為內文寫到「龍袍、皇帝、中國、美國」,在文章發出的那一刻就接到通知,需要經過再次審核。
這名「大V」覺得很奇怪,明明文章沒談到政治,到底是哪裡敏感。為了找出「有問題」的地方,他便把文章拆成多段發出,卻發現若每一段單獨成文都能順利發出,不用經過人工審核。
在實驗過後,這名「大V」對微博的言論管理領先其他社群平台並達到人工智慧程度,感到肅然起敬。他隨後致電微博客服,詢問對方現在的敏感詞管控技術是否更為精進。
客服並未具體回答他的問題,只說「敏感詞之所以叫做敏感詞,就是因為不能說,所以我不能向客戶透露『敏感詞究竟有哪些』」。
中國經濟近2、3年來下滑明顯,「大V」們接到的合作案跟著少很多,在景氣不好的當下,維持個人微博熱度,把粉絲圈住更加重要,現在卻連發文都要耗掉更多精力,「大V」們也只能無奈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