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芳穎/綜合報導
中國官方下令地名整改,只要街道或住宅名稱,涉及所謂「大洋怪崇」,也就是誇大、洋化、怪異或是重複,通通禁止,像是名為「曼哈頓」的社區,被改成「曼哈屯」,現在改名大刀恐將揮向香港,過去被英國殖民留下的紀念名稱,舉凡維多利亞港,英皇路,彌敦道等等,都可能被中國視為禁忌,彷彿文革2.0。
聖地牙哥、麥迪遜花園、夏威夷海岸,這些充滿異國風情的住宅名稱,現在通通成了中國禁忌,中國官方整頓不規範地名,從海南開始,一路席捲全國。
▲圖/翻攝自《中國禁聞》
新唐人新聞報導:「浙江溫州當局6月中旬發文說,全市地名清理整治清單共計227個,其中歐洲城要改成矮凳橋小區,曼哈頓小區要改成曼哈屯。」
▲地名涉及大洋怪重就要改。(圖/翻攝自微博)
地名整改行動如火如荼,北起內蒙南至海南,東起江浙西至四川,只要涉及所謂大洋怪重,誇大、洋化、怪異或重複,通通都得改,而下一刀恐怕揮向香港。
《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地名涉及大洋怪重就要改。(圖/翻攝自香港影藝聯盟)
羅大佑的名曲「皇后大道東」,這條路英文原名「Queen's Road」,是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充滿殖民地色彩的香港,地名處處充滿洋味。
香港民眾:「3、2、1,新年快樂。」
像是跨年煙火招牌景點「維多利亞港」,英文原名King's Colleage的英皇書院,太子行、皇后行等大廈,還有以前任港督名字命名的「彌敦道」。
▲地名涉及大洋怪重就要改。(圖/翻攝自知多一點點2)
香港文化學者劉國偉:「荷李活道是香港最早建成的街道,大約是1841至1844年,荷李活道的命名跟當時的第二任港督戴維斯有關,英國曾經給他一個封號,就叫做荷李活。」
香港以歷任港督命名的街道地標不少,也是當地獨有的歷史文化,有中國左派學者對香港仍保留維多利亞、英皇等地名,感到不可思議,認為香港地名應該整改,才能迎接習近平時代。
加拿大華裔作家盛雪:「文化大革命期間,很多很多地方都是把傳統的地名,改為符合中共當時政治需求的地名,現在他認為有了另一種自信,自然就會把這一套又重新推出來。」
專家分析這根本是文革2.0,中國藉由改地名,抨擊「崇洋媚外」,意圖收緊意識形態,樹立文化自信,如今黑手恐將伸進香港,讓港人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