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恐招癌!吃過檳榔國中生 近6成竟在11歲前初嚐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吃檳榔是造成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因,為了解國內孩童接觸檳榔的原因,國民健康署今(26)日公布「107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嘗試過吃檳榔的國中生,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竟是在小學階段,而青少年首次嚼檳榔的來源為家人和朋友,比例高達8成,首次吃檳榔誘多因「好奇心」使然。

▲國健署今(26)日公布「107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嘗試過吃檳榔的國中生,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竟是在小學階段。(示意圖/pixabay)

依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和國健署105年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5位,每年約有7千名新發生個案、3千人死於口腔癌,而口腔癌患者中多有嚼檳榔習慣。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該次調查有效樣本數國中生20,966人,嚼檳率1.34%相較100年,降幅12%;高中職生23,939人,嚼檳率2.10%,長期趨勢呈下降,相較100年,降幅 44%。

該調查進一步分析,青少年首次嚼檳榔的來源為家人(國中:45.5%;高中職:29.1%)及朋友(國中:30.3%;高中職:52.1%)佔了7-8成,嚼檳榔的原因則多為好奇;而有嘗試過的國中生,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是在11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就嘗試嚼檳榔了。

國健署呼籲家長,一起守護孩童,不讓檳榔接觸未成年。(圖/記者楊晴雯攝)

▲國健署呼籲家長,一起守護孩童,不讓檳榔接觸未成年。(圖/記者楊晴雯攝)

國際癌症研究署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嚼檳榔更是造成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因,兒童及青少年階段是建立健康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因好奇第一次接受家人或朋友影響嘗試嚼檳榔時,便已埋下健康危害的種子,鑒於國內研究顯示,嚼檳榔者相較於未嚼檳榔者,使用非法藥物的比率高達15倍,因此拒絕因好奇而嘗試第一口檳榔很重要

國健署長王英偉指出,青少年嚼檳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對檳榔的好奇與探索,跟成人因為工作的因素有所差異,因此引導青少年遠離成癮物質,應該從青少年的發展階段,尋找自我著手。

國健署呼籲家長,一起守護孩童,不讓檳榔接觸未成年。(圖/記者楊晴雯攝)

▲國健署長王英偉(左)呼籲家長,一起守護孩童,不讓檳榔接觸未成年。(圖/記者楊晴雯攝)

若父母與社會的態度和價值觀堅決反對菸、檳榔等成癮物質的使用,將使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行為減少,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應避免於家庭中使用菸、檳等物質,不可放置於兒童及少年隨手觸及之處,營造無菸檳家庭環境。

家長與販售業者亦應遵守兒童少年與權益促進法第43條第2及第3項之規定,不提供或販售菸、酒、檳榔予18歲以下兒童少年,違反者將觸及同法第91條第2項「販賣、交付或供應酒或檳榔予兒童少年者,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規定。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研商總預算相關事宜 韓國瑜召集朝野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