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用來捕撈烏魚的海上竹筏,隨著時代演變,已逐漸被人淡忘。雲林縣四湖鄉箔子寮居民為了找回傳統漁村精神,今天製作一艘50年代的傳統海上竹筏,並為竹筏舉行下水儀式。
下水儀式由雲林縣文化處副處長陳美燕、四湖鄉長蘇國瓏等人登上竹筏,沿途撒紅龜粿、糖果及紅包,讓岸邊的民眾分享喜氣,希望找回屬於海岸線的記憶。
陳美燕表示,四湖鄉箔子寮沿岸漁民,過去每逢冬至前後都會出海捕撈南下過冬的烏魚,但因村莊與海岸線有距離,為了把握烏魚來汛,居民會在沿海沙洲搭建「烏倉寮」,在烏魚汛期以傳統海上竹筏進行捕撈。
她說,箔子寮居民捕撈烏魚已有百年歷史,隨著時代變遷及箔子寮新漁港完工,由於交通便利,因此昔日的「烏倉寮」和傳統海上竹筏已逐漸消失。
陳美燕指出,去年文化處補助箔子寮城鄉發展協會舉辦4天3夜的「烏倉寮重現體驗夏令營」,在地方造成極大迴響,由居民及耆老搭建傳統的「烏倉寮」,除了喚起昔日漁村記憶外,也建立起家戶間的情感。
由於海上竹筏是漁民季節性的捕撈工具,在50年代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城鄉發展協會今年舉辦3天2夜的夏令營,決定延續傳統,耆老教導學員製作具在地風格的海上竹筏,重現珍貴的漁村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