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心跳突然加速、冒冷汗、頭暈等症狀可能是心律不整徵兆,醫師表示,雖然該疾屬良性疾病,不會危害生命,但會對生活品質帶來影響,症狀輕微可以藥物控制,有時得用電燒才能解決,傳統利用X光透視心臟,不過會有輻射暴露問題,為降低此情形發生,目前最新技術能透過3D立體定位,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達到零輻射目標,孕婦也能治療。
▲3D立體定位系統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可達零輻射。目前台大醫院2018年迄今已成功執行超過50例病患。(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大心血管中心醫師林亮宇表示,心律不整的機轉是心臟多了一條電線,導致心臟傳導功能短路,原因不明,且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嚴重心律不整者心跳一分鐘可能飆到200下,出現冒冷汗、血壓低、頭暈、胸悶等狀況,雖然心律不整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會讓生活品質下降。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游治節表示,傳統手術治療心律不整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做一次電燒平均要照射754張X光,讓醫師知道導管現在走到放在正確的地方,進而做出正確的診斷,並予以治療,不過X光產生的輻射會有誘發細胞突變、造成癌症發生的風險,但這是機率問題,隨著輻射劑量越高而提高此風險。
游治節指出,3D立體定位系統使用在複雜性心律不整治療已經行之有年,然而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卻是新的技術,藉由電阻的改變在電腦上定位導管的位置,不需要輻射線暴露就可以達到和傳統X光透視一樣的效果,治癒率超過99%與傳統手術不相上下;與傳統手術不同的是,能減少輻射量,降低病患風險,在定位上比傳統X光透視方式精準。
林亮宇說,由於心律不整發生原因不明確,有患者在孕前並不知道自己有此問題,懷孕因荷爾蒙的改變,可能誘發心律不整,或讓原本就有心律不整者發病頻率提高;但心臟病藥物,在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可能導致胎兒心跳變慢、嬰兒出生體重下降等不良影響,可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傳統電燒手術又必須使用X光,接受傳統電燒手術者都是在不得已情況下才施行,因此大多都是忍耐到產後才接受治療,如今有了零輻射的電燒治療方法,就能解決這樣的窘境。
游治節說,3D立體定位系統在大部分的時候可以完全取代X光透視,但是有時候,病患血管出現變異時,仍然必須藉由血管攝影的方式將血管走向看清楚,因此3D立體定位系統並無法完全取代X光透視的所有功能。此定位系統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未納健保給付,以該院來說需自費約3萬3千元。她提到,3D立體定位系統應用在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目前台大醫院2018年迄今已成功執行超過50例病患,皆無復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