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在看古裝劇時,總是可以看到皇帝如果心血來潮,或者想辦某一件事,就會喊一聲:「來人!擬旨!」然後口授一道聖旨,或是大臣或太監在旁邊寫,甚至有時皇帝親自寫的畫面,告訴你一個殘忍的事實,別被電視騙了,這樣的聖旨只是「廢紙」一張。
隋朝舉行了兩項大變革,一個是將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官制變成三省六部,另一個是實行科舉廣納賢人!其中三省就是權力的核心所在,即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以隋唐為例一份聖旨的常規出爐流程是這樣的-由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各自寫一道聖旨(初稿),寫好後送給自己的領導中書令,中書令在其中選定一稿,再加以修飾潤色,成為正式詔書,(定稿),然後送交給皇帝蓋個章,接著交給門下省審查蓋章,最後再交給尚書省執行。
也就是說,聖旨真正的決定權是在中書省,皇帝的任務是簽字蓋章,而門下省如果覺得這道聖旨不行,那他有權將它直接駁回,哪怕皇帝已經蓋好章同意了也沒用。
像是唐朝宰相劉禕之反對武則天攝政,因而被人誣告收了賄賂,還勾引人家的老婆。於是武則天讓肅州刺史王本立審查此案,好趁機除掉劉禕之。當王本立向劉禕之出示敕命(聖旨),沒想到劉禕之看了文書,呵呵道:「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意思就是:「不經中書、門下省的宰相蓋章,你那玩意兒合法嗎?」這句責問讓王本立無言以對。不過後來武后惱羞成怒,將劉禕之非法關押,後來賜死在家中。
雖然各朝各代的聖旨都有不同的審核機構跟流程,但都不是皇帝可以一個人說的算的,由此可見在古代,皇帝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聖旨也不是隨便就能發的。 (責任編輯:陳尹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