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此節日和「上元節」、「下元節」並列三元節,是華人習俗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
其實中元節一開始是從漢代起源,來慶祝秋收成果豐碩、酬謝大地的節日。從《禮記》中就可以看出:「是七月,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這意思是在七月這收穫的季節,天子會用新收成的稻穀來祭祀宗廟,表達對祖先的崇敬。此習俗通常會在農曆七月十五來進行。
▲酬謝大地(圖/寶島神很大)
後來融入了道教的內容,讓中元節逐漸成為道教的節日。道教認為中元節是地官大帝誕辰,這天,地官大帝會來檢閱善惡,如果被選中的惡人就會永世難以超脫。所以人民會在這天來祭祀地官大帝,祈求地官大帝能赦免罪行。
怕讀者們對地官大帝不熟,小編在這也稍微介紹一下。地官大帝全名是「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一開始本來是主宰土地、掌管自然界的神明,後來中元節習俗逐漸興盛後,漸漸變成減輕亡魂罪過,超度亡魂的神明。民間也相傳祂曾下以「舜」的形象下凡人間,舜以孝順聞名,故民間也會把中元節稱為「孝子節」。
中元節除了受到道教影響外,也深受佛教影響。佛教把中元節這天叫做「盂蘭盆節」。「盂蘭盆」是梵文所音譯過來的,意思是「解倒懸」,解救死者受到有如倒吊懸掛般的苦痛業報。根據《釋門正統》記載到子女們應該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來舉辦盂蘭盆會,來祭祀七世父母以及為現在父母祈福傳達孝順之意。
▲梁武帝(圖/資料照)
此佛教習俗傳到中國後,中國帝王便開始舉辦盂蘭盆節。最早是從梁武帝開始盂蘭盆會,之後中國宮廷延續下去此節日習俗,最後到北宋時,盂蘭盆會儀式已經成為歷代帝王非常重視的宗教活動。
▲中元普度法會(圖/三立新聞網)
剛好中元節和孟蘭盆會都是同一天,所以孟蘭盆會融合了中元節,變成了現今七月普度儀式,原本強調報答父母盡孝道的儀式,也演化成餵飽孤魂野鬼祈求人民平安的儀式。(黃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