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外界對「所得稅制優化方案」批評,財政部拿出統計數字表示,四大扣除額調高,受惠戶數達556萬戶,近9成申報戶都受惠,且比較稅改前後,「股利大戶」實際繳稅金額不減反增,反映稅改已達促進投資效果。
▲回應外界對「所得稅制優化方案」批評,財政部26日拿出統計數字表示,四大扣除額調高,受惠戶數達556萬戶,近9成申報戶都受惠。(示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立法院國民黨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所得稅制優化方案」拉大貧富差距,股利改為分離課稅,照顧股市大戶為其減稅,小老百姓只有蠅頭小利;統計減稅超過1000萬以上的共有341戶,其中減稅金額達1億至3億大戶有15戶,減稅5000萬元至1億以下有32戶。
對此,財政部今天發出新聞稿澄清,稅改減稅效應是全民共享,以2018年申報資料統計,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調高,共有556萬戶受惠,占總申報戶的88%,合計釋出減稅利益393億元。
財政部強調,且適用所得級距越低的申報戶,減稅幅度越高,舉例來說,比較2018年稅改上路首年及2017年稅改上路前,適用稅率5%族群,稅負降幅達54%,適用稅率12%的族群稅負則降低21%,適用稅率20%的家戶,稅負減少5%;相對,適用稅率較高的族群,2018年繳稅金額反而高於2017年。
財政部表示,此外,針對原先適用稅率45%族群(所得淨額超過1031萬元)且股利所得採取分離課稅的申報戶,也就是國民黨認為主要的「受惠股市大戶」,以今年所得情形在稅改前及稅改後的稅負進行比較,確實有6880戶稅額可受惠降低,約占整體申報戶的0.1%。
不過,觀察這6880戶在2018年稅改上路首年的繳稅金額是786億元,約占整體申報稅額的31%,反而比2017年稅改前繳稅金額722億元增加,占整體申報稅額比重也比2017年的26%增加。稅改後,隨股利等所得增加,實際繳稅金額更高,對整體稅收貢獻也增加。
財政部指出,稅改目的是對所得稅進行整體的結構性調整,參考國際趨勢,建立具競爭力環境,並非為富人減稅,且目前已具相當成效。
根據2018年報稅資料,申報戶數共633萬戶,申報的綜合所得額為6兆1042億元,年增2183億元,增幅為3.7%,其中,以薪資所得及股利所得成長最多,分別年增1368億元及678億元;這顯示,稅改已誘發促進投資效果,隨資本市場活絡,企業提高員工薪資,投資人獲配股利也增加,進而帶動所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