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產、官、學等防災專家組成的台灣防災產業協會今(2)日宣布,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並提出訂定減碳目標、建置完整防災法律系統、與民間協調分工及因應市場衝擊等建議。
▲防災專家宣布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今天舉辦「台灣2020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記者會,發表共同聲明指台灣在2020年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會中指出,若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仍依現在成長趨勢,預計在2036年濃度會突破450ppm(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在2020年全球氣溫恐增加2度。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表示,緊急狀態不是恐嚇行銷的標語,現在各級政府欠缺統合防災工作機制,應實體化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對氣候緊急狀態要有長遠規畫,與民間充分協調、分工;也呼籲台灣領導者也能提出對策。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單信瑜指出,氣候緊急狀態會影響世界各國,連帶台灣各種產業可能也要跟著改變;台灣對外能源依存度高,政府應讓各界了解資源有限而做出因應;「台灣現在的情況不是溫水煮青蛙,應該說已經是熱水」。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指出,所謂緊急狀態,指得就是無法用以往常態性經驗回應,台灣對氣候的願景相對鄰近國家是缺乏的,如日本早在2013就提出國土強韌計畫;呼籲政府要公開、透明資訊,讓民眾知道如何做準備。
企業風險管理(ERM)首席總監姚大鈞認為,希望2020成為改變未來的元年;台灣是聯合國評論全球受氣候影響風險最高的地區,亦即可能造成的災害比其他各國來的更嚴重;呼籲政府回應協會聲明,全員動起來,才能讓未來的損失降低。
協會提出4大建議,首先應確立國家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減碳目標,提出能因應氣候風險的國土計畫;其次是建置完整的防災法律系統,整合各部會、部門的防災計畫,以整合性的機制因應。
第三則是與民間完整溝通,做好充分協調與分工;最後則是強調氣候緊急狀態會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帶來衝擊,必須投入資源建立中、長期調適與及時應變的解決方案,如綠色供應等,雖然是危機卻也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