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美鵑/綜合報導
不少民眾到日本旅遊時,喜歡購買日本的保健食品。但從4月1日起,日本保健食品的規定將大幅放寬,只要業者能夠提出足以佐證的論文,就能在包裝上標示出療效,例如能對抗便秘等等。但新規定是「業者說了算」,消費者很難知道業者提出證明健康效果的論文,究竟是不是「恐龍論文」,消費者的權益似乎更難受到保護了。
愛吃又想健康的現代人,創造出日本「保健食品」1兆2000億日圓巨額市場,日本政府還要「再擴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放寬健康食品保健功效標示之限制。」
安倍經濟學第三箭「經濟成長戰略」中重要一環,4月1日起新制上路,只要業者能提出論文證明有效,就能在保健食品包裝上明確標示出功能。健康食品業者表示:「現在這支商品無法標示效果,之後就可以標明,提供給充滿壓力的人或是為便秘苦惱的人。」
過去日本只有通過國家審查、經過醫學實驗的「特定保健用食品」才能明確寫出功效,申請到通過平均要花4年、至少燒掉幾億日圓。但4月1日新制上路後,連果農都能宣稱作過實驗,證明蜜柑有助於骨骼肝臟保健,一般民眾能接受嗎?JA三日町農會說:「如果蜜柑能幫助人健康度日,我們身為果農也與有榮焉。」
民眾說:「如果上面寫油切8成,我大概就會掏錢買吧!」放寬保健食品標示限制,一方面的確能擴大市場;另一方面,卻也讓民眾有更高的風險吃下「不實的保健食品」,美國已經有前車之鑑:3年前美國衛生公眾服務部針對近130品項的健康食品抽查,幾乎全數都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究竟是擴大市場重要,還是確保民眾吃的安全要緊,日本保健食品標示這麼一放寬,會不會把自己的食品安全金字招牌給砸了。(整理:實習編輯何昭融)
《 即時掌握更多重大新聞,請按讚追蹤【三立新聞】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s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