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印尼近8成病例感染源不明 專家籲政府疫情透明

印尼武漢肺炎確診激增,卻有近8成病例感染途徑不明。公衛專家支持政府暫不封城,但呼籲政府應力求疫情透明,讓全民配合保持「社交距離」,才能減緩病毒散播。

▲印尼武漢肺炎確診案例激增,許多政府機構也開始針對洽公民眾偵測體溫。(圖/中央社)

截至17日,印尼有172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死亡人數7人。印尼衛生部疾病管制及預防局秘書長艾瑪德(Achmad Yurianto)指出,全國有12個實驗室篩檢,估計「確診數未來幾天將再攀升」。

印尼先前只有讓衛生部國家健康衛生研究院的生醫中心(Balitbangkes)篩檢病毒,遭批檢驗能量不足,篩檢數過低。隨著疫情擴散,中央調整抗疫腳步,將權力下放給生醫中心的區域中心以及其他機構,惟最終結果仍由生醫中心宣布。

艾克曼生醫研究院(Eijkman)院長安明(Amin Soebandrio)17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證實,16日起已收到醫院送來的檢體,實驗室採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測,「結果約4至5個小時出爐」,若是陽性則會再用其他方式確認。

印尼政府雖加緊檢驗腳步,以找出隱藏病例及接觸者,但公開的疫情資訊卻相當有限。

印尼政府負責武漢肺炎疫情發言的艾瑪德直到15日才開始提到確診個案出現地點。根據疫情官網,這些地區包括雅加達、西爪哇(West Java)、中爪哇(Central Java)、峇里島、北蘇拉威西(North Sulawesi)、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萬丹省(Banten)以及日惹(Yogyakarta)、廖內群島(Riau)等9地。

但印尼官方從未說明個案分布狀況以及可能感染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印尼列為武漢肺炎社區感染的國家,但印尼政府從未如此認定,只有在通報確診個案27時指出,案27疑似社區感染,但隨後澄清與首例確診有關。

印尼穆罕瑪迪亞大學教授赫爾曼萬(Hermawan Saputra)17日對中央社記者指出,政府只追蹤病例的接觸者,這樣的防疫是令人憂心,政府應動員基層社區,提高民眾意識,合力關注社區感染的可能,「防止社區感染默默發生,成為無聲殺手」。

印尼民眾密爾地(Mirdi)也說,希望知道更多疫情分布資訊,民眾可盡量避開。

根據印尼媒體Katadata新聞網站的統計,在172例確診個案中,境外移入23例,境內感染的有13例,另外有高達136例(約79%)的感染途徑仍不明朗。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15日起連兩天就疫情發表聲明指出,武漢肺炎造成非天然災害的全國性災難,地方政府應視各地狀況採取防疫措施。

包括雅加達、中爪哇等自16日起都已讓學校停課兩週。印尼伊斯蘭最高組織、伊斯蘭學者理事會日前發布教令,與印尼清真寺協會要求疫情嚴重區域的清真寺取消主麻日禮拜,呼籲民眾取消在5月底開齋節返鄉計畫。

WHO近期曾建議印尼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但印尼政府仍在評估。印尼目前除學校關閉兩週、多項限制入境措施上路、部分觀光遊憩景點停業、既定活動取消外,多數防疫措施無強制性。

▲位於雅加達市中心的獨立紀念碑廣場自14日起不對外開放,避免群眾聚集。(圖/中央社)

雅加達省政府16日將公車等大眾運輸大量減班,用意在減少民眾外出,但造成民眾大排長龍,引發民怨,17日起已恢復相當程度的服務。

在雅加達國家清真寺伊斯蒂柯拉清真寺附近擺攤的印尼民眾強尼(Johnny)說,以前附近每天都大塞車,尤其假日時候,自從政府宣布確診案例後,遊客減少許多。

雅加達省長阿尼斯(Anies Baswedan)日前曾建議,應思考讓雅加達封城,以有效減少人員流動。

對此,佐科威強調,封城的決定權在中央,「現在沒有在思考封城」,重要的是減少在外活動,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工作、上學,同時以在家祈禱取代到清真寺禮拜。

安明指出,封城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雅加達很多民眾靠每天賺取的工錢維生,例如線上叫車的司機,封城將讓他們失去收入,「造成的社會衝擊恐大於疫情」。

赫爾曼萬認為,印尼人口高達2.6億人,政府在實施封城前必須先確保民眾了解疫情及封城的措施,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以現在的確診數來看,還沒有封城需要,如果確診數呈「指數性成長」,就必須考慮。

此外,安明指出,隨著疫情發展,印尼政府正陸續在學習實施更有效的防疫措施,現在最重要的是減少人員移動,增加民眾的防疫知識,以減緩疫情擴散。

安明表示,印尼衛生部日前和他討論,將由艾克曼生醫研究院召集其他學術研究機構及國營疫苗開發廠商組成團隊,投入研發武漢肺炎疫苗,計畫已經啟動。

 

中央社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研商總預算相關事宜 韓國瑜召集朝野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