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表現の不自由展」,展出曾因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的作品為主軸,省思審查機制在時代演變下,這些被掩蓋的作品事實樣貌。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表現の不自由展」,其中展出在2019年愛知三年展期間引發日本社會爭議的韓國雕塑家夫婦金運成、金曙炅的「和平少女像」。(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表現の不自由展」由日本「表現不自由展執行委員會」成員新井博之、岡本有佳共同擔任策展人,展出曾因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的作品為主軸,共有6組日本及韓國藝術家參與展出。
作品聚焦於戰爭罪行與殖民、天皇體制,以及福島核電廠事故3項審查議題,試圖省思審查機制在時代演變、意識形態與身分視角的交替轉換下,直視這些被掩蓋的作品事實樣貌,展開深刻的內省與對話。本展覽也是繼2019年在日本愛知三年展、韓國濟州島和平公園展出後,在同樣策展脈絡下再次展出。
「表現の不自由展」概念源自2012年國際相機品牌尼康(Nikon)取消韓國攝影師安世鴻有關慰安婦的作品展出事件。策展團隊遂於2015年策劃了第一檔「表現の不自由展」,展示曾受審查被視為禁忌的作品。
2019年延續策劃「表現自由展:在那之後?」為愛知三年展的企劃展,聚焦「審查制度」相關議題,開展後因作品的爭議性,相繼接獲威脅、抗議,遂於開展後3天緊急閉展。雖於展期尾聲,經協商後重新開放,但已引發國際社會及國際藝術團體前所未見的討論聲浪,擔憂未來藝術表現的自由性將受箝制。
策展團隊表示,世界各地都傳出審查藝術創作的消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全球化,以及藝術家受到人權思想的啟蒙,進而反抗審查制度。
展覽以「路徑」的方式來陳述3個與日本歷史緊密相連的審查焦點,戰爭罪責與殖民、天皇體制,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其中展出在2019年愛知三年展期間,引發日本社會爭議的韓國雕塑家夫婦金運成、金曙炅的「和平少女像」,這一座身著韓服的短髮少女雕像,雙手握拳靜默地坐在椅子上,旁邊的空椅子代表其他缺席的受害者,這座雕像不僅向慰安婦受害者的意志與鬥志表達致敬,也向持續聲援主張女性人權而進行的抗爭表達敬意。
「表現の不自由展」即日起至6月7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