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媒體處境因瞬息萬變資訊及各類新媒體興起而變得艱困。資深媒體人黃哲斌今天說,新聞媒體面對包括營收、流量和信任等3大焦慮;他也提出3個解方來建議媒體從業人員因應。
▲資深媒體人黃哲斌談我們的媒體時代中央社新聞學院22日邀請資深媒體人黃哲斌,以「我的媒體時代」為題,深入剖析媒體在數位時代中面臨的艱困與未來可能的挑戰。(圖/中央社)
現今科技時代,龐大的資訊量占滿人類每天的生活,各種新式媒體內容的出現,資訊繁雜混亂的發散,讓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挑戰、威脅,包括媒體的公信力受到質疑、廣告營收銳減、產製內容的形式與流程的轉變等,都是現在媒體從業人員難以跨越的高牆,如何因應數位化的浪潮,成為現代媒體人的重要課題。
中央社新聞學院今天邀請資深媒體人黃哲斌,以「我的媒體時代」為題,深入探討媒體在數位時代的艱困、未來可能的挑戰,包括「營收焦慮」、「流量焦慮」以及「信任焦慮」,他說,深入剖析後能明顯觀察到3大焦慮對媒體所造成的影響,正是媒體在這個時代的「終極挑戰」。
黃哲斌曾經歷報業輝煌時期,他解釋,數位化改變了媒體的收益,這是新聞媒體的第一焦慮「營收」,新興媒體的流量壓過了傳統的資訊載體,進而導致過往傳統媒體的廣告收益受到影響。
黃哲斌說,他在90年代時進入中國時報,當時報業的廣告總收益還可以達到一年約新台幣211億元,到了2016年數位化浪潮正盛的時期,報業一年的廣告總收益僅剩下約新台幣50億元。
另一個造成媒體營收銳減的主因,就是傳播媒體的分層,黃哲斌解釋,生產原生內容的媒體是第一級傳播者,這類的媒體,花費極為巨大的成本產製新聞、資訊內容,但是廣告收益都被第二級傳播者(社群平台,如臉書、Twitter)及第三級傳播者(提供傳播服務的電信服務商,如中華電信)賺走了。
至於媒體的第二焦慮「流量」,則是網路時代中最為重要的指標。黃哲斌坦言,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但社群網絡中,有海量的假訊息、內容農場資訊,與媒體的新聞資訊內容競爭流量。
黃哲斌坦言,為了爭取流量,許多商業網站、內容農場會將重口味的詞彙、吸引人的圖片影音擺在閱聽眾眼前,「在這個場域裡,我們辛苦做的調查專題,如何跟『釣魚』的標題、影片、照片競爭?」而媒體為了能增加流量,必須要在所有的社群媒體中拓展通路,也讓新聞媒體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受到嚴重壓縮。
第三焦慮則是「信任」。黃哲斌坦言,因接收資訊的載體轉移,也讓媒體內容產生了相對程度的質變,閱聽眾也因此開始質疑媒體的公信力,他說,「另外一些原因,是假資訊浮濫,以及政治人物的錯誤資訊,種種因素加起來,激烈一點的講,就是反感」。
這「3大焦慮」融合交雜,讓新聞媒體的處境在數位化時代中相當艱難,黃哲斌說,這樣多重因素交互影響後,就是新聞媒體現在所面臨的「終極挑戰」高牆。
因此,黃哲斌也以他的觀察經驗提出3個解方,分別為「敘事創新」、「互動創新」、「經營模式創新」,他說媒體可在敘事上以活潑方式,讓內容對閱聽眾更有吸引力,並且以更大的包容度接納科技,與數位科技進步共存,讓網站與讀者的互動性更良好;而經營模式也可以採取數位分析,管控、了解內容對讀者的影響,進而改變內容產製的過程。